數年前遊法時,參觀了巴黎鐵塔,行經一旁巷弄,發現街角有家小餐館未到用餐時段竟然門庭若市,排出人龍。好奇之下也跟著排隊,後來才知道這家 Cafe Constant 小有名氣,是名廚 Christian Constant 旗下的平價餐廳,米其林笑臉推薦。幾個人點了一桌,都是平實的傳統菜式,食材新鮮,調味紮實。其實有點像台北的巧巧帶著走,當然巴黎版的更豐盛、濃厚一點。如果不必排太久,路過可以一試。
2017年4月30日 星期日
2017年4月28日 星期五
新加坡行軍
新加坡不大,而且許多食肆都集中在市中心一帶,光靠兩條腿就可以在一天之內走好幾家。但位居赤道的新加坡四季如夏,往往比台北盛夏還要悶熱,所幸那天微微下雨,天氣不怎麼熱,走起來不那麼難受。已經很多年沒有到新加坡,剛好可以參考去年才登陸新加坡的米其林指南。
一星的大華豬肉粿條麵,與「了凡油雞飯」並稱全世界唯二的米其林星等小吃。排隊人龍其實不長,只是現點現做,師傅手續繁多,每碗都要幾分鐘的時間,等了一個多小時才吃到。
招牌乾麵,再另加豬肝。一吃就不難了解獲星的理由,手法細膩,調味有深度,每樣食材都各自有一份新鮮清爽的風味,混在一碗裡自成一個豐富的小世界。
吃這樣一碗麵一碗湯當然不飽,再走到附近不遠的馬來西亞、印尼餐廳 Hjh Maimunah Restaurant & Catering。
這是平價自助餐,我對馬來印尼食物沒什麼經驗,亂點了四五樣菜,一大盤雙主餐約台幣兩百,確實實惠。招牌的巽他烤雞腿醃得很甜,再烤得帶酥脆,確實不錯。配菜甜、辣兼有,口味很重很有意思。可惜另一個招牌椰漿螺螄(lemak siput)剛好售完,沒有吃到。
接著走一小段路到知名的「松發」喝肉骨茶湯。這種下了大量白胡椒與蒜頭的煲湯很耐喝,比起之前吃過的幾家,松發的湯頭是最濃郁的。不過豬肉顯然不及台灣,沒有明顯的膻味,但也無油脂香氣,我更喜歡之前在家用松發的藥包自己煮的肉骨茶。據說新加坡較佳的豬肉是從印尼進口,難與台灣吃餿水的溫體豬匹敵。
在中國城、海灣走了走,再坐地鐵到所謂的「紅燈區」芽籠,吃朋友推薦的芽籠九巷田雞粥。下午是冷門時段,只有一桌食客,完全不用候位。
點了所謂的三吃,田雞炒得熱辣鮮脆,再拌著白粥吃。吃完在芽籠走走,也就近晚了。再走到不遠處的新山亞明小廚(JB Ah Meng)吃白胡椒蟹。也不過六點多,門口已經排出人龍。新加坡向來以循規蹈距聞名於世,但這裡候位的秩序混亂,有些熟門熟路的客人直接搶進去,店家可能忙不過來也不怎麼阻止。
店家推薦「金馬龍青龍菜」,青龍菜類似韭菜,加了豆芽與豬油渣同炒,油下得極重,又香又滑。我以為自己的口味已經很重了,但稍冷之後仍覺得有點油膩感。白胡椒蟹確實好吃,白胡椒與螃蟹意想不到的搭配,香而不辣,充分襯托出蟹肉的鮮甜,與台式用麻油薑片炒蟹有異曲同工之妙,我覺得更勝於口味更重的避風塘炒蟹。最後的二樓米粉也是招牌,米粉炒了海鮮和豬肉,煎到焦脆,第一次吃到這樣子的做法。配餐的是馬蹄竹蔗汁,除了甘蔗汁,還額外加了糖,甜得嚇人。還是比較喜歡在香港常喝的茅根竹蔗「水」,只用甘蔗同煮帶點甘甜而非甘蔗汁。
市民大道阿東師壽司
最近路過市民大道尾劉媽媽涼麵旁舊市場底,發現轉角海產店旁新開了一家壽司舖,雖是路邊立吞風格(但其實有坐位),但擺設、布置還有冰櫃裡的魚生看起來手法不俗,不免放在心上。後來才知原來是「東丸」系統的阿東師結束了東區的高級壽司店,跑來做平價壽司。很久沒吃壽司,更久沒在國內吃壽司,某天實在好奇就跑來試試他們的壽司套餐。
八百的套餐,魚料不會太高級。不過這裡好在不會硬拿出品質不佳的海膽、鮭魚卵充場面,也不會一路噴槍遮醜,所有的魚料都有一定的水準,有些比預期中還要肥美。山葵只是化學山葵,但一旁的薑片黃瓜,風味細膩,接近當年在光復南路高價壽司店「丸壽司」吃到的水準。魚料的刀工、溫度,以及醋飯都不隨便,捏製手法也屬老練。套餐的結尾是一片烤紅喉(兩人份),還有自助式的蘿蔔魚片清湯。
觀察周圍的客人,幾乎都是來吃隔壁的海產店,然後到阿東師叫上幾盤生魚片、握壽司,專程來吃壽司的可能不多。菜市場的環境、平實的魚貨,配上頗有講究的細節以及老練的手法,是一種奇妙的用餐體驗。同樣是市場壽司,士東市場的阿吉師食材可能更多樣化,但現在做工粗糙,品質浮動極大,更不用說微風丸壽司、藏壽司這類平價壽司,價格差不了多少,但魚料更差,更無技術可言。不知道阿東師為何會轉變路線,但我喜歡這樣的小舖。
八百的套餐,魚料不會太高級。不過這裡好在不會硬拿出品質不佳的海膽、鮭魚卵充場面,也不會一路噴槍遮醜,所有的魚料都有一定的水準,有些比預期中還要肥美。山葵只是化學山葵,但一旁的薑片黃瓜,風味細膩,接近當年在光復南路高價壽司店「丸壽司」吃到的水準。魚料的刀工、溫度,以及醋飯都不隨便,捏製手法也屬老練。套餐的結尾是一片烤紅喉(兩人份),還有自助式的蘿蔔魚片清湯。
觀察周圍的客人,幾乎都是來吃隔壁的海產店,然後到阿東師叫上幾盤生魚片、握壽司,專程來吃壽司的可能不多。菜市場的環境、平實的魚貨,配上頗有講究的細節以及老練的手法,是一種奇妙的用餐體驗。同樣是市場壽司,士東市場的阿吉師食材可能更多樣化,但現在做工粗糙,品質浮動極大,更不用說微風丸壽司、藏壽司這類平價壽司,價格差不了多少,但魚料更差,更無技術可言。不知道阿東師為何會轉變路線,但我喜歡這樣的小舖。
訂閱:
文章 (Atom)
葡萄美酒夜光杯:Riedel 和其他手工杯
各個古文明出土文物中,莫不有酒器。酒器的重要,自古皆知。除了視覺效果,酒杯的尺寸、造型、厚薄、杯緣切口、甚至杯梗高低,都會影響到品飲過程中嗅覺味覺一系列的體驗。大約二十年前從幾隻骨磁杯與機器玻璃杯開始著魔,不論喝水、喝茶、喝咖啡,及至各種酒品,用到不適合的杯子,馬上有不對勁的感覺...
-
新年第一天全家人約在陶板屋聚餐,第一次在陶板屋用餐,就讓我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 王品集團旗下的餐廳,前之我只吃過王品與西堤,都是應邀前往。對於王品集團的餐廳,我的感想是五分服務、四分價格、三分美味。食物的問題在於,他們在有限的價位下,提供許多道附餐,以顯示份量多、有氣派。結果,食...
-
我不煮 espresso,不須要細研磨,也不排斥動手,所以十年來都用手搖的「郵筒」磨豆機。郵筒一隻不過 500 塊,相當好用也相當耐用。除了有進豆葉片,更棒的是咖啡磨成粉後直接落入圓筒,無論是倒進塞風壺、手沖杯、摩卡壺、愛樂壓( Aeropress ),都非常方便,遠勝容易卡粉...
-
將近二十年前從台北轉學到新莊,住在區公所附近的小公寓。當時巷口有一攤米苔目,從早上賣到中午,簡單一碗湯的鹹米苔目,配上油豆腐、脆腸、大腸頭、肝連等小菜,就是當年我一個國中生最喜歡的早餐。 當時其實並不覺得這間米苔目有何厲害,只是單純得覺得好吃,近又方便。在國高中這段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