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6日 星期二

鹿児島「みそや・堂」拉麵又來了



去年讓我念念不忘的的鹿児島「みそや・堂」拉麵,這次又受邀來台,參加 Sogo 百貨的「春夏日本和風節」美食物產展。在 DM 上看到みそや・堂拉麵,雖然價格提高了,又限量每日20碗,但仍然很開心,今天首日,未到中午就跑去吃。

去年海老香油鹽豚骨拉麵有三種口味(詳見 Peray 的照片),價格從 $168 至 $218。今年只剩價格最高的一種口味,售價也提高到 $280。麵送上來的時候,看賣相就感到失望,香氣也不如去年。湯也貌似而神非,雖然口味雷同,卻不像去年喝到的那麼遼闊深邃,充滿大海的氣息。去年的蝦子非常特別,味道異常清鮮乾淨,特別有彈性,放在湯裡確有畫龍點睛的作用。今年如照片所見,只是一般的草蝦。品質固然不錯,但怎能與去年相比?唯一慶幸的是,麵還是不差,夠硬、有咬口,配著也還不壞的湯吃起來仍然酣暢痛快。

不到半年而已,竟然就相見不如懷念了。是去年新光三越的主辦單位比較專業比較有誠意嗎?

2010年3月7日 星期日

香蕉飴和台式麵包店


小時候最喜歡吃的甜食莫過於香蕉飴。那時麵包店家家都有賣,一小盒,紅白兩色,不過 10 元 20 元,吃得好不開心。年紀漸長,麵包店越來越多元,日式、西式口味大行其道,傳統的台式麵包店也變調了。有一天驚訝地發現,現在麵包店已經找不到香蕉飴了。

前天在松江路長榮桂冠附近辦事,路上有個賣各式糕點的小販。行經時匆匆一瞥,竟然恍惚看到了香蕉飴。回頭過來細看,果然就是。老闆稱之為「涼糕」,原來現在改名叫涼糕嗎?但涼糕一辭未免太過寬泛,所有甜味的中式糕點豈不都可以稱為涼糕?不論如何,就買了一包吃。經過十幾年,價格倒沒有漲太多,好大一包區區 50 元。不過心中還是有存疑:萬一這「涼糕」吃起來並非我心目中的香蕉飴,或甚至很難吃,這麼大包該如何解決?

拿在手上,邊走就立刻抓一塊起來吃。沒有什麼特別驚喜之處,但那味道、口感,正和我牽腸掛肚的香蕉飴一模一樣!除了紅白二色,還多了綠色、黑色兩種口味。綠色是煎茶,黑色是黑糖,然而都不及白色好吃。白色正是所謂的「香蕉飴」,有個人工香料的氣味。這時還哪管什麼人工天然,我懷念的正是那個味道啊!那個淡淡的香味,和太白粉清新的氣息,合起來正是恰到好處。這些傳統的糕點,存在這麼多年,其口感滋味必然經過千鎚百鍊而演化所成。和前一篇提到的冰糖壺蘆一樣,材料非山裏紅不可,其他水果即使高貴如草苺,裹在糖殼裡絕對不搭。

可惜現在台式麵包點不知道怎麼回事,也跟搭 fusion 風,搞得不中不台不西不日,好多經典的口味都失色了。以前最便宜,最基本的青蔥麵包,現在台北市居然沒有幾家麵包店出售。偶爾找到吃起來也不甚佳。(以前新竹新光三越百貨的國賓麵包店曾做過一陣子,相當好吃!)至於起司、火腿等傳統款式,仍然常見,但往往添加了過多材料,豐盛無比,直至油膩厚重。二十年前麵包原是應急,吃粗飽的便宜食物。以前資訊貧匱,物資缺乏,用少數基本食材,深思熟慮地製成樸實巧妙的口味。如今麵包價格飛漲,買兩個就足以吃個便當了,口味卻早已失去特色。實不禁羨慕歐洲人,再單純不過的棍子、喬巴達,滋味雋永,歷久不衰。台北還有什麼麵包店能老老實實地做出傳統可口的台式麵包呢?

2010年3月1日 星期一

冰糖葫蘆

八年前在北京吃到冰糖葫蘆,好長一串,用的是正宗的山裏紅,酸甜可口。事隔多年,越來越想念。

傳統的冰糖葫蘆是用山裏紅(即山楂、鳥梨)所製。山裏紅原本酸澀不易入口,裹上一層冰糖,相輔相成,原是絕配。

從味道來說,山裏紅強烈的酸澀,正好能和厚厚一層冰糖分庭抗禮,在酸甜之間得到平衡,滋味悠長不膩口。從口感來說,山裏紅紮實耐嚼,和外層又黏又脆的糖殼也正好相襯。無論從味道或口感來說,這兩者真是再合拍不過了。

現在台灣的小販常常改用番茄和草苺代替山裏紅,無疑是亂搞。番茄和草苺太軟,一咬就塌陷,滿口汁水完全不能和外層的糖殼抗衡。同時此二種水果又不夠酸、不夠澀,無法平衡甜膩的冰糖,吃到後來只覺得膩口而已。

山裏紅本來並不好吃,拿來醃漬、做蜜餞、冰糖葫蘆原是物盡其用的妙法。至於番茄,過去小番茄嫌酸不夠甜,夾蜜餞吃也是絕配。現在多種又甜又香的小番茄卻又不合適了。而台灣的草苺香甜可口,除了直接生吃,再也沒有更好,更不辜負其美味的吃法了。

葡萄美酒夜光杯:Riedel 和其他手工杯

各個古文明出土文物中,莫不有酒器。酒器的重要,自古皆知。除了視覺效果,酒杯的尺寸、造型、厚薄、杯緣切口、甚至杯梗高低,都會影響到品飲過程中嗅覺味覺一系列的體驗。大約二十年前從幾隻骨磁杯與機器玻璃杯開始著魔,不論喝水、喝茶、喝咖啡,及至各種酒品,用到不適合的杯子,馬上有不對勁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