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1日 星期四

鼎泰豐小記

鼎泰豐的烤麩,咬感不錯,但滋味總是單調了些。香菇味太強,又太甜了一點,領導了整個調味,沒有豐富的層次。今天再試,仍然如此,只好加一些辣油,稍微平衡一下甜味。吃到烤麩,總是懷念新竹《御申園》,這是唯一調味平衡,淡雅有層次,又帶有難得鮮味的烤麩。不過以咬感而論,鼎泰豐仍是目前最佳者。

鼎泰豐的青菜炒得好,最有名的當然是大豆苖。大豆苖老莖多,而他們只取最嫩的部份,據說每天挑掉的老莖,比剩下用來炒的嫩葉更多,可見工夫講究。大豆苖當然是最好吃的葉菜,但一盤280,不宜常吃。鼎泰豐另有四樣炒菜,高麗菜、蕹菜(空心菜)、A菜、菠菜,價格是大豆苖的一半,做成小份更只要70元,份量卻不少,一個人吃這麼一盤,非常滿足。他們的菠菜,炒得剛剛好,又香又嫩。菠菜本來苦澀,但經過高明的料理之後,卻是無上美味。鼎泰豐的菠菜,微微的苦味相當甘美,稍澀的口感更是雋永,吃來口頰留香,回味無窮。細看作法,其實也是豬油和蒜末炒出來的,有豬油的香氣,卻沒有豬油的油膩;蒜末的份量恰到好處,發揮提味的作用,但絕不壓過菠菜本身的香甜。

本來並不喜歡炒高麗菜,但好奇鼎泰豐的炒法,有無高明之處,所以今天就特意點了高麗菜。高麗菜只用蒜炒,幾乎沒有佳作。也許光靠蒜末,激不出高麗菜的甜美,反而加強了高麗菜令人不悅的青草味。好吃的作法,常加入蝦醬、XO醬,或作成醋溜,弄得酸辣油亮,才能逼出高麗菜的香甜爽脆。鼎泰豐的高麗菜,也是蒜炒,沒有額外的調味,吃了兩口之後便感到失望。或許這就是蒜炒高麗菜的侷限。

鼎泰豐賴以成名的小籠包,確實不錯。通常絞肉製品,總怕吃到特肥的筋,又怕不小心吃出豬肉的膻味。因此,像包子、水餃一類,我總是吃得戰戰兢兢,不能毫無疑慮的敞開味蕾,痛快享受。但鼎泰豐的小籠包,無疑是例外。不管在哪家分店,不管什麼時候去吃,每一顆的品質都是那麼整齊,完全不必擔心吃到肥筋。皮做得好,薄到不能再薄,卻又有咬感。餡更是好,肥瘦適度,馥郁可口,更妙的是全無膻腥,完全釋放了豬肉的鮮美。平常很少吃肉,不愛豬肉,更害怕豬絞肉。鼎泰豐的小籠包卻是少數能讓我撤除心防,大口感受豬肉美味的食物,相當難得。

鼎泰豐就像速食店一樣,整潔迅速、品質穩定。雖然吃不到意外的美味,但絕不失誤,一定能如願以償吃到期待中的美味。下午閒來無事,點一小盤菠菜、半籠包子,就是美好的一餐。

2008年10月29日 星期三

鮟鱇魚火鍋筆記

最近常吃,味道非常鮮美清爽。

先準備湯底,一次柴魚高湯作法如下:
1. 冷水 1L,置入 20g 昆布,浸泡三小時。
2. 將水同昆布,以中火煮到昆布表面凝結小氣泡,取出昆布,繼續把水煮滾。
3. 水沸後,熄火,加入 30g 柴魚片靜置。
4. 待柴魚片沉澱後,濾除柴魚片,得到高湯。

火鍋作法:
1. 胡蘿蔔切片適當、蔥一根,下高湯煮十分鐘。
2. 豆腐、生豆皮切適當大小下鍋;大白菜切片下鍋,此時可以加適量清水,以淹過白菜的表面。
3. 此時也可以加入一點點火鍋料,以清鮮者為佳,如魚板、竹輪,切不可多。
4. 適量蕈類,如金針菇、杏鮑菇、鴻喜菇等,切薄片下鍋。
5. 水滾後,加少許海鹽調味,轉微火,上鍋蓋稍煮一下。
6. 轉中火,下切塊的小鮟鱇魚,有肝為上。
7. 再滾後,加入適量葉菜,以茼萵、小松菜、小白菜等宜煮湯者為佳。
8. 待魚肉煮透,即可以起鍋食用。

蘸料作法:
辣椒與細香蔥切花,加入檸檬汁與日式醬油即可。

從野壽司的體驗感悟在台灣飲食的悲哀

吃飯的飽足感有兩種,味蕾的飽足與腸胃的飽足。 味蕾上的飽足是精神上的,吃到層次豐富,精巧細膩的食物,即使肚子裡只有七分飽,也會覺得這樣的食物非常豐盛,可以心滿意足的結束這一餐。 腸胃的飽足是官能上的,吃到十分飽,十二分飽,肚子撐到走不動了,自然會有飽足感。但如果食物非常難吃,單調乏味,即使飽到要吐了,心靈上卻還是空虛的。 而台灣大多數的食物,只能讓人追求腸胃的飽足。像很多小吃攤賣的魯肉飯、肉羹這些東西,就算好吃,卻還是停留在「令人大快朵頤」的境界,讓人吃得順口,吃得痛快,但究竟是粗飽。只有少數的食物,讓人腸胃飽足之前,心靈的空虛就先一步得到充實。常吃這樣的食物,不會花太多錢、不會造成身體的負擔、又能擁有富足的精神境界。 像那天野壽司的那八九顆握壽司,每一顆都有自己的靈魂,吃在嘴裡,各自都有一個完整的世界。我的壓力在這一個個小世界中釋放,心靈也慢慢地洗淨了。離開店的時候,肚子裡只有半飽,但精神的富足,讓我不想再吃其他東西了。

2008年10月15日 星期三

柴魚高湯筆記

1. 一次高湯
材料:昆布 20g, 柴魚片 30g,水 1L。
方法:昆布在冷水中泡兩到三小時,用中火煮至昆布表面微冒氣泡(加熱過程控制在十分鐘左右為佳)。取出昆布,水沸騰後,熄火,加入柴魚片。待柴魚沉澱後,濾除柴魚片即得。

2. 二次高湯
材料:一次高湯濾出的昆布與柴魚片,補充的柴魚片20g,水 1L。
方法:將一次高湯濾出的昆布與柴魚片,加水煮沸,滾至剩下兩成的水,加入新的柴魚片,再煮10分鐘。
以布擠壓過濾即得。

3. 昆布湯
昆布放在冷水中,在冰箱裡靜置一夜。口味清淡,適合清湯、火鍋。

2008年9月17日 星期三

北京小吃麻辣燙

今年去北京,回來之後最懷念的就是麻辣燙。本來我並不知道這種食物,完全是在偶然的巧合下吃到的。

那天晚上,我睡不著覺,查了爆肚馮的地址,便跳上計程車往菜市口去。
從北京清大到菜市口,路程相當遠,足足花了四十分鐘才到。
下車的時候,夜已深了,空氣中漫著薄霧,大路寬闊,人煙漸絕,一片淒涼。
我按照抄來的地址,往爆肚馮走去。北京市的路燈既少又暗,路上的建物又沒有門牌,實在很難在深夜中找到特定的地址。繞了半天,完全找不到爆肚馮,不知不覺也過十一點了,想來就算找到,也已經打烊。
既然如此,索性隨意在菜市口一帶散布,看著霧色,吹著輕風。
廣內大街非常寬闊,一路旁卻還有深深的巷弄。看到巷弄中燈火通明,就走進了胡同之中,看看北京人的夜生活。
原來胡同之中,都是賣宵夜的小吃店。有幾家爆肚,也有幾家新彊風味的烤串。
爆肚和新彊烤串我都吃過,
所以最吸引我的是一家又破又小的攤子,就只有門前一口方型大鍋,像關東煮一樣,分成一格一格的,裡面擺滿了一串串豆干、蔬菜等食材,正在滷汁裡滾著。和台灣夜市常見的加熱滷味倒有幾分相似。
攤子很小,除了這口鍋子之外,就只有老闆娘可以容身。門外擠滿了食客,每人手中都拿著一個紅色的塑膠盤,裡面放著幾串,或坐或站的吃著。
所以,我也跟著拿起一個放在鍋邊的盤子,向老闆娘拿了幾串,有鵪鶉蛋、豆皮、青菜,還有一兩串魚漿製品。然後就坐在路邊的板凳上和其他人一起吃。
我拿起第一串時,一開始先聞到很香濃的藥氣,放入口裡之後,卻發現奇辣無比。然而,這辣是伴隨著藥材的香味,並不死辣,反而層次迭起,令人吃得欲罷不能。
吃了兩串之後,只覺得嘴裡又麻又辣,直要燒起來,馬上拿起身邊的酸梅湯來喝。然後這才發現,其他食客身邊也都有一兩罐飲料,啤酒或軟性飲料,配著這滷味吃。
然後,我又加點了好幾串,吃得不亦樂乎。後來結帳,一串竟然只要6角人民幣,便宜到不行。

那時我還不知道這小吃叫什麼。幾天之後,在計程車上與司機聊起北京小吃,才知道這叫麻辣燙。的確是又麻又辣又燙,好極了!
回台灣之後,一天發現維力的泡麵有個口味,就叫麻辣燙,於是就很高興的買下來了。一吃之後,卻大失所望,這泡麵辣是辣,卻不麻也不香,更談上不上層次豐富的藥氣。於是,我更想念那家小小胡同裡的麻辣燙了。在北京亂吃了兩週,吃過烤鴨、涮羊肉、宮廷菜、貴州菜、山西菜、江淅菜、廣東菜等大菜館,還有其他當地小吃爆肚、滷煮、炒肝,但這些郤都不及最便宜最粗俗的麻辣燙。

2008年9月15日 星期一

延平大飯店

2008年九月十日是我搬離新竹的日子。我在新竹七年的時間,就在這一天結束。

一直忙到半夜,我終於把房間清理乾淨,把地板和窗台仔細地擦過,將所有留下來的傢俱檢查一遍,包括一張長桌、一座衣櫥、一個三層櫃、兩把椅子。然後把剩下的行李通通搬到車上,在九月十日的深夜,九月十一日的凌晨,我坐上爸爸的車子,準備告別新竹。

車子剛才駛出巷口,爸爸說餓。於是,在離開新竹前,我帶爸爸到延平大飯店吃宵夜。

我其實不餓,但還是點了很多東西。一人一碗香菇意麵,加上炸肉、炸豆腐、燙青菜、涼筍,再來兩碗湯,一碗骨仔肉湯、一碗貢丸湯。

炸肉非常好,比我所吃過的紅燒肉都好,勝於台北迪化街口民樂旗魚米粉攤子賣的炸紅燒肉。香菇肉燥意麵或許只能說普通,但倒也清爽可口,在新竹這四處油麵,多以油蔥調味的地方來說,這樣的意麵已經是異數。至於炸豆腐、涼筍,也都有一定水準。只有燙青菜不太行,用的菜有一點老,纖維很粗,爸爸吃幾口就放棄了。

最後的兩碗湯,非常精彩。

延平大飯店和新竹西大路某廟口肉圓一樣,骨仔肉湯和貢丸湯是用不同的兩鍋湯煮出來的。骨仔肉湯以薑絲去腥,裡面除了骨邊的肉屑之外,還有大片的肝連。肝連燉到軟嫩,卻仍保持彈牙的口感,非常好吃。貢丸湯則用芹菜提味,貢丸維持新竹一貫的高品質,香Q有味。這兩碗湯,大約與廟口以及飛龍在同一個水準,新竹頂尖。我彷彿深怕忘記這樣的味道,很專心很努力的感受這兩碗湯的滋味。

在新竹的最後一天,夏末微涼的深夜,我和爸爸來到延平大飯店。這裡有最好吃的炸肉、骨仔肉湯、貢丸湯。然後,我上了車,真正告別了新竹。

我以後還會再來,但那時已變成了旅客。

2008年9月8日 星期一

Taipei 101 一帶地下美食街感想

暑假兩個月在台北101上班,幾乎每天都吃地下一樓美食街的食物,於是做個簡單的記錄和評等。
有時中午也會去左近的誠品、新光三越地下街之飯,所以也一併列入。

1. Jason's Marketing Place 的現煎牛排 ☆☆☆☆☆
超市用特價賣高級的牛肉,有美國prime級牛小排和安格斯牛小排,
一塊特價大約200元上下,當場請工作人員幫我煎到五分熟,剪成小塊,配海鹽吃。
牛肉的品質非常棒,特別是prime級牛小排,
煎的功夫也不差,價格又太便宜,可以說是全台灣C/P值最佳的牛排店。

2. 新光三越 東門九如 ☆☆☆☆
我很喜歡江淅菜,這裡的套餐賣的便宜,水準卻高。我吃過紅燒獅子頭和無錫排骨套餐,非常好吃。

3. 誠品信義 吳抄手 ☆☆☆☆
單點紅油抄手,相當好吃。

4. 基隆吳家鼎邊銼 ☆☆☆☆
我很喜歡吃鼎邊銼,小時候回基隆必定到廟口吃一頓。
吳記是廟口的老店,在美食街的分店不如本店,但仍然好吃。

5. 誠品信義 駱姐麻油雞 ☆☆☆☆
口味不重的麻油雞店。麻油麵線、麻油雞、麻油米血,水準都不錯。

6. 信義誠品 越粉舖 ☆☆☆☆
牛肉河粉頗佳,半生的牛肉片又軟又嫩,湯也清甜。

7. 興葉蚵仔煎 ☆☆☆☆
很多地方的美食街都有這些,蚵仔煎水準不錯,其他普通。

8. 雙樹拉麵 ☆☆☆
清燉牛肉麵佳。

9. 安南擔仔麵 ☆☆☆
麵還可以,麻辣豆腐很有特色。

10. A Gauche 101 ☆☆☆
中低價位的法國料理,主菜、湯不錯,麵包、飲料卻不行,服務很不成熟,工作人員的訓練沒有應有的水準。

11. Subway ☆☆☆
有幾個口味還不錯(如義大利經典)。

12. Jason's Marketing Place 的韓式便當 ☆☆☆
中規中矩,清淡不油。

13. 通化街米粉湯 ☆☆☆
米粉湯本身不錯,其他白黑切都不太行。

14. 360度Grill美式燒烤 ☆☆
德國豬腳不錯(其實我還從沒在台灣吃過難吃的德國豬腳),烤雞不太行。

15. 新光三越 紅花鐵板燒 ☆☆
我吃了 $900 的套餐,主菜安格斯牛肉,肉質完全不是鐵板燒該有的水準,
其他食材也沒有出色之處,令人失望。

16. 雪嶽山韓國料理 ☆☆
銅板燒肉,小菜配料不錯,但主菜肉質太差。

17. 桃屋 ☆☆
日式料理,普通。

18. 中島水產 ☆
生魚片品質普通,價格卻高,便當也相當普通。

19. 三巡海南雞飯 ☆
海南雞飯是招牌,但非常糟糕,雞肉不緊實,也不甜,飯也不香。

中國北京《九門小吃》

《九門小吃》頗類似百貨公司樓下的美食街,
不過是中國官方,召集十數家北京老字號小吃,一齊集中在一個食堂裡開業。
所以,在這小小的地方,可以吃到各家老字號的北京小吃。
我在這裡吃了爆肚馮、小腸陳滷煮、麻辣燙、烤串、杏仁茶、冰糖壺蘆,
喝掉一罐燕京生啤,整體來說還頗愉快。
每一項在台灣都無法吃到類似口味的東西,
不過並不是每項都很好吃,
我比較滿意的是滷煮和冰糖壺蘆。
爆肚馮的牛百頁不錯,爽脆,也沒有太重的異味。
可是羊肚仁有極強的羶氣,
正好和下午在動物園裡牛羊鹿一區的味道雷同,讓我不禁作噁,只好和著醬料硬吃下去。
只要醬料夠重,倒也頗能把羶氣壓下去,
不過如此一來,就只是脆嫩的口感配上麻醬而已,
還不如吃口感近似卻無腥羶的豬脆腸。
所以爆肚馮的羊肚仁著實讓我失望,希望之後能在其他店吃到較好的爆羊肚仁。
麻辣燙一串3塊,超貴,也不怎麼好吃,遠遜於我在菜市口胡同裡吃到的。

不過,我目前仍然對北京的食物「吃不出個所以然來」。
雖然北京有很多各地的菜式,但卻沒有一個明確的北京風格或北京風味,
不像我在香港,吃一天就馬上深深地體會到「香港味道」。

這一週每天上班都很輕鬆,進度也很順利,吃吃喝喝的,混到半夜真的累了就終於睡去。
很多不太愉快的大事小事,也就不怎麼在意了。

好書:《日本料理神髓》

《日本料理神髓》 小山裕久著

這兩天讀完這本書,非常的撼動我的內心。
作者小山裕久是日本料理的大師,同時是非常聰明,頭腦清楚的理論家。
他用邏輯的方式,分析日本料理的方法和背後的義意與精神。
很多我們只知其然的料理環節,比如說魚生怎麼切比較好、燒烤的困難之處,
作者都用清晰的理論分析其背後的「所以然」,
非常精彩,解開了我許多心中的疑惑。

前半本是講日本料理的神精和理論,
後半本則是作者和其他幾位日本料理和法國料理的大廚的訪談。
這些訪談對象來頭都非常大,
包括吉兆的創辦人,米其林三星的主廚等。
他們的談話也非常精彩,他們對美食的觀察,已經到達非常微妙的境界,
比如說,他們認為美食其實是一種愛情,一種對人的體貼,
所以作者說:
「對客人注入多少愛情,可以決定料理的滋味。」
「追根究底,我想還是對人的體貼。」

在了解美食背後的原理和知識之外,
這本書充滿了料理人的堅持和熱情,讀之教人動容。
強力推薦,今年五月才在台灣出版的新書。

新竹的骨仔肉湯與城堭廟小吃

原文發於Asileasile在無名小站的網誌回應中,經整理之後重貼於此。

我也很喜歡喝骨仔肉湯。
骨仔肉湯在台北不多,我也從來沒有喝過好喝的,很多店家只是用普通的
肉片和大骨湯滾一下而已,即使不難喝,但絕不是真正的骨仔肉湯。

好喝的骨仔肉湯在新竹,這是節儉惜物的客家人發明的。他們用豬大骨燉
湯之後,捨不得將骨頭上的肉屑丟掉,於是便把這些零零碎碎的骨邊肉削
下來,混在湯裡喝,就成了骨仔肉湯。

我喝過最好喝的是在新竹大遠百後面,在西門街上,快要與中山路交口的
附近,有一家廟口肉圓(以前真的在旁邊的廟口,最近搬到廟的對街上)。
這家小店的肉圓很不錯,與附近同樣在西門街上的飛龍肉圓各有千秋。然
而,最棒的是他的骨仔肉湯,裡面的料是真正的肉屑和骨邊的組織物等,
燉到入口極化,配上清鮮爽口滋味豐厚的湯,簡單卻很有層次。他們也有
賣貢丸湯,口味亦佳,而且妙就妙在骨仔肉湯和貢丸湯是不同的兩鍋煮
的,一個清鮮一個濃郁,看得出小小的店確有下功夫在湯裡。
這家店只有白天營業,我常常在日正當中的大熱天前往,吃完肉圓之後,
各點一碗交換著喝,喝得痛快淋漓,忘了天氣的炎熱和四週環境的嘈雜。

另外有網兄說新竹城堭廟已經沒有在賣骨仔肉湯,其實不然。
城堭廟裡比較老的店,
像面對廟正門口右手邊的「馬記」就有賣,而且也還不錯,
不過這家馬記好吃的是米粉、貢丸、豬肚湯。
他們的米粉和貢丸在競爭激烈的新竹絕對也是第一流那一級的,
但豬肚湯更是我每次必點的,
因為在新竹賣這些黑白切、內臟的店不多,水準遠遜台北,
但馬記的豬肚湯卻處理得好,
全無腥味,脆中帶嫩,量又多,配著酸菜和香濃的大骨湯,一碗卻才30,
令人難以置信。

說到新竹城堭廟,其實有個有趣的現象:清大交大的學生都說難吃,但實
地觀察,會發年輕人和觀光客吃的攤子,和在地的中老年人吃的,完全不
一樣。
像我說的馬記,還有馬記旁邊的蘇記(蚵仔米粉很不賴),水準都很高,
也都是傳了幾代的老店,但從來不曾看過年輕人吃。每次我去吃,店裡其
他的客人年紀都是我的兩輩以上,我看這些中老年人都是附近的住民,或
是鄰近的店家,他們吃得可開心了。

而另一邊聚滿觀光客和學生的店家,我吃過兩三次,倒真是不怎樣。但這
些不好吃的店,卻總是擠滿了人,大概是位子比較靠近外門,招乎觀光客比較容易吧!

新竹小店:藥燉排骨、當歸土虱、蚵仔煎

這家店在光復路一段216號,在老爺斜對面。
賣的是藥燉排骨、當歸土虱、臭豆腐、蚵仔煎。

半夜不知道要吃什麼,騎車路過,
看到門口有幾個在地的中年人在吃,料想應該不錯,就停車和女友下去吃。

店裡很小,很破,沒有空調,環境並不好。
不過老闆娘看起來很專業,很熱情,
所以我很快的點了藥燉排骨麵線、當歸土虱、蚵仔煎、燙青菜。

排骨麵線上來的時候,我吃了一塊排骨,想不到竟然還不錯,
吃得出來是有下功夫去煮的,湯也比意料中更好,
沒有到台北「陳董」那麼清甜,不過也是第一級的水準了。

很快又上了蚵仔煎,我也嚇了一跳,
我在新竹從沒吃過好吃的蚵仔煎,
而這裡的蚵仔煎卻和台北寧夏夜市的水準相去不遠,
在新竹,又在這種破爛而名不見經傳小店可以吃到這種水準的蚵仔煎,
非常令人驚訝。

當歸土虱的水準也出乎意料,
魚肉毫無土腥味,口感又相當豐腴細緻,就著湯吃,頗為可口。
我在新竹這些年來,吃過幾次土虱,這家的水準遠遠領先。

燙青菜用的是小白菜,也算中規中矩。

最後結帳才200塊,還算合理。
這家小店的藥燉排骨、當歸土虱、蚵仔煎,在新竹是我所吃過最好的。
如果與台北我吃過的店相比,也屬上乘,
而且又開到半夜兩點半。
如果晚上無聊,可以去試試這間小店。

2008年7月13日 星期日

再一篇寧夏夜市

寧夏夜市有一攤「知高飯」,在夜市中間那排,比較接近民生西路那段,
這家的排骨飯和招牌知高飯都非常好吃。
知高飯類似控肉飯,但應該是蹄膀一帶的肉,不像控肉那麼肥,
卻有豐富的膠質,有彈性,瘦肉的部份也很香甜入口。
排骨則先略炸過,再用滷汁滷透,口感豐富,有層次,和知高飯各有千秋。
桌上有醃大頭菜和辣醬油,配著飯吃,很搭。
這家也有賣蛋包蝦仁,但我覺得普通,不必特別嘗試。
倒是他們不起眼的燙青菜,好吃!
一碗飯再加一份青菜,就是很好的一餐。

至於古早味豆花,以前是覺得還不錯,但也不會特別想跑去吃。
直到前天,我在好奇之下,點一個"豆漿豆花",想不到卻讓我相當驚艷。
這家的豆漿非常醇厚,又濃又香,卻不甜膩,和他家口感紮實的豆花搭
配,有非常驚奇的效果。

因為順路,我現在大約一週會去寧夏夜市吃一次飯。在我心目中,寧夏夜
市應該可以算是台北的夜市中,美食水準最高的吧。很多年輕人喜歡的市
林夜市,我反倒覺得還好。

2008年7月12日 星期六

再回憶附近麵店的湯

只是一碗菜湯而已,高湯薑絲地瓜葉,
竟讓一旁已經可說是極好的肝連完全失去了光彩。
我怎麼一直不知道有這麼好吃的東西呢

回憶一家附近的麵店

一早去我最愛的阿婆那邊吃早餐
先來一顆粽子,再一碗乾板條,又加上番薯葉「濃湯」,
當然再切了肝連和粉腸
吃到快不行了,
想不到老闆這時又送上一盤她新發明的「芋仔包」,
說是很久沒看到我,特別請我吃的。
「芋仔包」就是用芋粿為皮,板粽的料作餡的「包子」,
剛剛出的爐,所以皮還沒有緊縮,不夠有彈性,
因此老闆用電扇吹了好一下才端給我。
死命的吃完芋仔包,喝完湯,
又另外帶了兩顆粽子,
算一算錢之後,老闆又扣掉零頭,全部算我 $180!
真是太美妙了,
台北市裡哪裡找得到這麼好吃又便宜的早餐呢?

Friendy

這家是週日晚上吃的,
在新竹也算小有名氣,或許你已經吃過。

Friendy 我在新竹也吃過了三四次,只要想吃 pizza 時,就會想起這家。

這家最好的就是麵皮,從附餐的長條麵包就可以看出特色。
Pizza 的麵皮,又薄又脆,但中間卻夾有一層柔韌耐嚼的芯,
使得 pizza 的口感更有層次。

餅皮好,餡料也不差。我吃過蔬菜、海鮮等口味,都很滿意。
餡料雖然下得不多,味道卻夠,清爽不膩。
一口接一口,一個人可以吃掉一整張還覺得意猶味盡。


前菜也很有特色,我常點的綜合冷盤(不確定名字),
有牛肉、烤茄子、磨菇、蕃茄,浸在油醋裡面,
酸酸甜甜,很有特色,可惜牛肉的等級比較差一點。

相較於 pizza,pasta 則還好,吃過一次而已,沒有太深刻的印象。

所以,去 Friendy 最好是兩人以上,
一人一張 pizza,配附餐的麵包和湯,再合點幾道冷盤,就很不錯了。
值得注意的是,
這家店內很小,生意卻非常好,不事先預訂的話,現場幾乎一位難求。
所以一定要預約,不然就外帶吧,外帶不收服務費,也很不錯。


以義式料理來說,這 Friendy 還頗有改善的空間。
但以其價位(平均一人五百左右),則是想吃 pizza 時的很好選擇。
所以,這是少數我在台北還會想念的新竹餐廳,
因為台北固然可以吃到更好的義式料理,但在這個價位帶卻沒有類似的店家。

北竹十一街精食館

上週六晚上去竹北,吃十一街精食館。

上次來是 2005 年了,過了三年,生意一樣很好,
品質也維持穩定。

這家的菜色非常多,從招牌的麵食、餃子、抄手,
到炒飯、廣州炒麵、各式的煲類、熱炒都有。
小菜種類也很多,
有糖心蛋、冰糖芋頭、鹽水雞、粉肝、涼筍、魯味,都處理得不錯。

不過最推薦的還是餃子,
招牌的胡瓜水餃,皮應該是手擀的,厚薄適中,又有嚼勁。
餡也很好,胡瓜切得細細的,又有脫水,
所以吃起來口感好,有清爽的湯汁,卻沒有多餘的水份。
餃子的沾醬也是一絕,又香又辣,配上清淡的胡瓜水餃正好。

除此之外,值得一吃的還有紅油抄手,
十一街的紅油是自製的,
除了辣椒的香氣,還帶有鮮味,應該是混了海鮮下去做的。
抄手小小顆,但也很好吃,皮薄而耐嚼,餡也很香。

小菜品質很好,勝於熱炒等大菜。

其他的菜色也都在水準以上,不過既然店家遠在竹北,
難得一去,所以專吃最有特色的麵食就夠了。

明園碳燒

明園碳燒看起來像是燒肉店,
其實比較接近日式居酒屋。

這家店在科技界,似乎評價頗高。
雖然我一向不太信認科技人士的口味,
但上週反正無聊,想在離開新竹前多方涉獵,也就訂位去試試看。


這家店在小巷之中,非常隱密,又沒有任何招牌。
幸好我背下地址,才終於順利找到。
店裡有分板前和 tables,因為我們只有兩個人,所以就坐板前。

一坐上板前,就覺得這家店一點也不像燒肉店,而像極了日本料理店。
所以,我看著菜單,也就調整了一下點菜的心態。

一開始,我點了:
綜合沙拉、牡丹蝦刺身、軟殼蟹壽司、蘿蔔牛肉煮、烤特級沙朗、烤鰤魚。
老闆娘被我點的分量嚇到,就說要幫我們把沙朗做小份的,我也從善如流。

綜合沙拉一上菜,我就吃了一驚。我本來以沙拉必定是以蔬菜為主,
但明園的綜合沙拉,卻是高級的冷盤,上面有涼筍、黃瓜捲和兩顆煮好的鮑魚。
涼筍和鮑魚的品質都非常好,尤其是鮑魚的肝,處理得相當甜美,
讓我對接下來的菜色,有了更高的期待。

然而,接下來的牡丹蝦卻讓我有點失望。
這牡丹蝦的口感,甜中帶脆,
似乎是剝殼之後,放置兩三個小時的口感,
滋味介於活剝的爽脆,和充份成熟之後的甘甜之間。
這樣的處理,我覺得也不錯,但是,
牡丹蝦卻始終帶著微微的腥味,影響了我的沉浸,也顯示食材本身的品質,仍有待改善。

下一道軟殼蟹壽司,卻又讓我滿意。
軟殼蟹壽司,是加州式的做法(裡卷),壽司飯顯然下了功夫,軟殼蟹也炸得好,
整體來說,非常好吃。
不過口味畢竟美式,香甜濃郁有餘,我並沒有太喜歡這種口味。

牛肉蘿蔔煮,品質也算中上,但牛肉是薄片,久煮之後較乾,也稍鹹了點。
吃過台北一町的牛筋燉蘿蔔之後,就覺得明園的還是差了不少。

而烤特級沙朗就很優秀了,
肉應該是美國牛肉,有一股明顯的甜味。烤功很好,恰到好處。
然而,我最近實在吃太多高級牛肉了,
在 MOE 吃澳洲和牛、在山崎吃日本和牛、
上上週又在 MASA 吃到日本和牛的鐵板燒、又在涮涮鍋吃了幾次美國 prime 級牛小排,

還有台灣的黃牛肉爆炒,
對比之下,明園的牛肉固然不錯,但卻還不足以讓我感動。


最後我最期待的烤鰤魚,也讓我微微感到失望。
明園的烤功,真的非常優秀,肉多汁、皮酥脆,肉之肉的層次之間,充滿了油脂。
問題卻出在,魚本身不夠高級。
鰤魚固然是很高級的魚,不過顯然明園用來燒烤的鰤魚,並不是生魚片等級的。
所以,肉雖然好吃,但卻始終少那麼點高雅細致的風味,
油則油矣,卻沒有油脂的芳香(我在山花吃到的烤鰤魚,就真的棒透了!)。

吃到這裡,用牡丹蝦的蝦頭煮的味噌湯上來了。
除了蝦頭,還加了一些蛤蜊下去煮,
湯很好喝,不過用的味噌是台式的味噌,所以湯底的味道,
接近台式小吃附的味噌湯,但因為蛤蜊的品質好,又有蝦頭,
所以層次當然高上一大截。

喝完湯,還是沒有飽,心想這裡就是燒烤好吃,
所以看了菜單,又加點了大腸和小牛肉的串燒。
這兩樣,烤功仍然了得,不過問題還是一樣,小牛肉的肉,食材不夠好,
應該只是普通的肉,沒有之前特級沙朗的高級牛肉風味。


整體來說,還算滿意。如果不是常常在台北吃日式料理的話,
應該會覺得很不錯。
但價格不低,兩個人這樣吃下來要 $2400 左右。
如果開在台北,我應該會去吃別家,大隱、一町、山崎都好 :P
在新竹的話,想找家居酒屋喝酒吃菜,就還是會考慮。

這家的烤功、作功都不錯,但食材較弱,
所以推薦燒烤類、捲壽司、炸物,
而生食、握壽司還是回台北吃吧。

新陶芳

晚上在演藝廳附近吃「新陶芳」,
這是一家廣式客家菜,
我點了椒鹽雞(很大一盤,半隻)、金銀蛋莧菜、紅蟳粉絲煲,例湯。
每樣都很好吃,
粵式口味,菜色沒有那麼多層次,但都很夠味,相當可口。

值得一題的是,新陶芳的裝璜和食物都很高雅,
但價位不貴,小份的菜色大約都在 $160-$300 之間,
份量卻不小,相當於其他店一般份量。
今天兩個人點三菜一湯,竟然吃不完,最後雞還剩下一半,只好打包帶走。
埋單的時候,也才 $1000 元左右,
相對於半隻雞和有整隻處女蟳的煲,真是相當實惠,人多一定更划算。

新陶芳算是新竹頂級的中菜了,置諸台北也毫不遜色。
有名的新竹中菜,只剩菜園還沒吃過。
在我目前的排名裡,新竹的中菜還是以清淡高雅,層次豐富的御申園最佳,
而功夫道地,口味紮實的新陶芳則是相當接近的第二名,highly recommend!


可恨的是,我要離開新竹的這最後半年,才發現許多好吃的餐廳,
真是相見恨晚。

阿伯虱目魚粥

中午吃光復路一段,靠近麥當勞附近的「阿伯虱目魚粥」,
本來不太敢隨便吃虱目魚的,尤其在新竹,之前從來沒有吃到好的。
但這家卻還不錯,
雖然遠不及台南有加土魠魚塊,滋味豐厚的魚粥,
不過這家賣的魚肉蚵仔粥,很清,也滿鮮的。
另外,煎魚肚便當也不錯,魚肚夠肥,配菜也炒得不錯,只是稍油。
而且,這家的虱目魚都是無刺的,也有賣魚腸,這在北台灣還算滿難得的。

新竹《御申園》

今天去吃了 就在新光三越後面的巷子裡
上海菜館 從 2002 年到現在 開了四五年了
非常低調 卻高朋滿坐

我從 2003 年就想去了 但一直沒有成行
昨天好不容意趕完論文前半部
今晚想好好吃一頓 忽然想起這家菜館 於是如願


我進餐廳的時候 大約七點半
生意非常好 大廳已經滿坐
侍者請我到內堂的小桌用餐

我總共點了
烤麩、豆苗蝦仁、韭黃炒鱔魚、薑蔥炒雨來菇、青菜豆腐湯

首先吃冷菜烤麩 第一口就讓我驚艷
平常吃到的烤麩 多半乾澀 味死
即使如鼎泰豐菜色的整齊 但他們的烤麩也沒有鮮味

《御申園》的烤麩卻打破了我對烤麩的印象
他們的烤麩 非但不乾不澀 而且入口即化 卻又有咬勁
味道很淡 可是卻是活的味道
而且還很鮮 讓我幾乎忘記這是黃豆製品

還在讚賞烤麩的時候 韭黃炒鱔魚上菜了 嚇了我一跳
因為這時離點菜完 差過十分鐘而已
《御申園》的炒鱔魚 顏色淡 勾芡薄 不油不鹹
吃起來沒有台北《隆記》那種濃油赤醬的過癮
但卻爽脆鮮嫰 高雅細緻

接著,豆苗蝦仁、雨來菇、青菜豆腐湯也陸續上菜
豆苗蝦仁以小豆苗鋪底 上面擺著十來隻乾淨俐落的大蝦仁
隨著飄來一陣酒香
本我以為他們會用小隻的河蝦(《隆記》的清炒蝦仁就是如此,非常好吃)
想不到《御申園》用的卻是特大隻的草蝦
但這草蝦無疑是精品 有別於平常的品色
又肥又大不說 口感紮實 清鮮甜美 一點雜味也沒有

雨來菇是類似木耳的蕈類植物 伴著薑蔥一起炒 看起來像一大盆紫菜
吃起來清淡無比 薑和蔥的香氣 和著若有似無的調味
正要說它不鹹 但再吃一口 卻又覺得恰到好處
正是每吃一口 都教人讚嘆不已
因為我菜點得多 這盤雨來菇差點吃不完
但因為他的清淡順口 又因為他的鮮美豐富 讓我停不下湯匙的吃完了


豆腐湯和餐後的甜點芒果奶酪也都極好
一貫樸實淡雅的食材和調味

吃完這些 差點走不動了
結帳埋單時 發現兩個人這樣吃下來 竟然才 $1160
又讓我一驚

這家上海菜 真正讓我驚艷 尤其又在新竹
頗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御申園》有上海菜的細膩 卻沒有其他上海餐館的濃油赤醬
而以清淡 高雅 恰到好處的調味 和精選的食材取勝
特別是那若有似無 層次豐富的調味功力

充份發揮了中菜最引人入勝的一面 真的相當令人佩服

自從上次在香港的《鏞記》之後 已經很久沒有吃到這麼細膩的食物了
雖然我從 2003 年就想吃這家
卻到了即將離開新竹的前夕才終於如願
真是令我感到遺憾

我決定五六月再去吃一次《御申園》 也強力推薦給你

少就是多

今天去吃 MASA
有鑑於之前都吃太飽 又想留點肚子喝啤酒(一個人去只好獨幹一瓶)
所以交待老闆「幫我配2000,但是道數少一點」

結果,道數果然少了 1/4
生魚片和握壽司各少了一兩貫
熟食只有四樣:松葉蟹茶碗蒸、烤喜知次、冷麵、湯

東西還不錯,不過並沒有因為道數變少,而補給我比較高級的品項。
真的就是從2000元的套餐裡減掉幾樣。

不過,我並不覺得這樣子有虧到。
以前吃 2000 的套餐,再加一整瓶啤酒,實在太多了,
吃完之後飽得要命,反不覺痛快。
而價格較低如 1500 的套餐,吃到的品項少很多,
沒有 toro、鮟康魚肝、海膽、喜知次等好物。
和 2000 的套餐差太多了。

所以花 2000 吃這樣,我覺得非常滿足。
雖然比以前少吃到 1/4 的菜色,但感覺反而更好。
少就是多,正和音響的道理一樣。

寧夏夜市的知高飯

知高飯類似控肉飯
不過肉應該是蹄膀附近的 有膠質不會太油
配上滷得很透的筍干和滷汁
香甜好吃

今天則是改吃同家賣的排骨飯 排骨有先炸過 然後再下去滷
滷得也很透 但仍保留炸過的酥脆口感
比知高飯更有層次
非常推薦

可以再加一小匙辣醬油喔

同攤也有賣蝦仁羹 一碗滿滿都是蝦仁
不過粉太厚 蝦仁的品質也普通
不推薦

長安西路的鵝肉

之前在長安西路(台北)吃鵝肉,
鵝肉有兩種,燻的和白煮的。我吃燻的,還不錯吃,
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新竹這裡的,
下次會再去吃吃白煮的。

但這家有一種叫「水血」的東西,
就是一大塊鵝血,浸在略有中藥味的湯裡,很香,
鵝血的口感也很不錯,介於鴨血和豬血之間(但我還是比較喜歡鴨血QQ的口感)。

米血也很棒,但我還是覺得在南台「首府米糕站」吃到的米血,
是我至今最滿意的。

隔壁桌的客人有點鵝腸,看起來很不賴,不過我吃不下就沒點了。

下次你可以去試試看,長安西路220巷29號。

台南真不錯

萬伯鹹粥真的很不錯
粥的湯頭很清,但裡面竟然有煎過的土魠魚,
加了一些肉燥和芹菜,相當清甜好吃。
蝦仁飯也不錯,對我來說,或許稍微甜了一點,不過滋味深長,
裡面小小的河蝦也很鮮甜,口感緊實。
魚肚湯也很棒,比我前一天在周氏蝦卷吃到的魚肚湯好多了,
甜和鹹的平衡恰到好處,魚肚又嫩,魚肉也很細緻,
沒有刺,一口接一口,吃得很痛快。


你心愛的黑輪很棒,
竹輪、菜頭、米血煮得透,但又都是清淡香甜的口味,好大一盤才 105,
再配上烤得香酥的鹹豬肉,就覺得很想配個啤酒。
只有貢丸稍弱一點,可能我在新竹吃習慣好吃的貢丸了。


首府米糕棧(中正路38-1號)
這家是我到台南第一家吃的,本來是為了米糕來的,
但卻意外地吃到了非常好吃的米血。
他們的米血應該是手工做的,
薄薄一片,裡面的糯米粒粒分明,口感飽滿緊實,略有血的香味,
感覺應該不是豬血,而是雞血之類的。
我從沒有吃過這麼棒的米血。


周氏蝦捲
這好像很有名?
不過我覺得普通,店裡可能生意太好,弄得很像速食店,
還要排隊點餐,而且要先付款。
蝦捲是還不錯,不過沒有到達感人的程度。
魚肚湯還可以,比起台北新竹的算有水準,但完全不如第二天在萬伯吃到的。

台南實在很棒,我真後悔沒有去念成大。
我的黃金歲月,多達 6 * 365 * 3 頓飯,都在新竹這個爛地方白白浪費了。
我想今年冬天再去一次。

今天去吃山花

山花是一家低調但是很有好評的懷石料理,
在遠企那邊,
MASA 其中的師傅就是從山花出來的。
看到網上一些常吃日本料理的人,都說山花雖然貴,不過做工非常精細,
所以一直想找機會去吃吃看。

今天去公司開會,公司離山花並不遠,正好也有一點閒錢,就跑去了。

平常晚上的消費是 1800 起跳,從 1800 - 4500 不等,
中午有商業午餐,就便宜了一點,
小姐問我要 800 元的「小懷石料理」,還是要 1500 元以上的套餐,
我不想花太錢,所以就選 800 元的。

坐定之後,發現山花的板前部置和 MASA 非常相近,雖然走黑色調子,
但一樣是開放室的廚房,
處理生食、熟食的工作檯也都幾乎一樣,讓人不能不想到 MASA。

而從前菜開始,也讓我一直想到 MASA,
因為這裡的調味、魚生的口感,都非常接近 MASA,
我吃到的魚貨沒有 MASA 生猛,都是常見的魚生,不過品質非常優良。

菜色計有:
前菜:鰻魚蛋凍、龍鬚菜
生魚片組合(五六樣魚生和軟絲,品質極佳)
烤鰤魚
煮物:芋丸、蘿蔔、香菇、章魚切片
揚物:鮫鰈捲紫蘇山藥
野菜釜飯
味噌湯
甜點:提拉米蘇
煎茶
熱咖啡

菜色不多,每樣也很少,不過吃完也有七八分飽。

重點是,味道和菜色都非常像 MASA!!
尤其是煮物,調味完全和 MASA 一樣,
我強烈的認為 MASA 負責煮物的師傅就是從山花出來的。

不過,雖然調味像 MASA,但熟食的工夫好像更細緻一點,
不論是烤物、煮物、吸物,
感覺得層次更豐富,餘韻更長些。


總評:
生食品質和 MASA 差不多,不過 MASA 可以吃到更高級生猛的魚貨。
熟食比 MASA 細緻,整個套餐的搭配也比 MASA 成熟一點,
然後價位也比 MASA 高上一截。

下次再去,應該會吃吃看 1500 的套餐,因為今天看到旁邊的客人吃得還愉快的樣子。

香港吃喝之感想

(寫於 Nov 19, 2006)

雖說是去參加 conferenece,但實際都在吃喝。

一開始跟著老師和學長行動,但他們實在不太行,
身在美食之都,
竟然一下去吃美式碳烤,一下子去吃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
所以前兩天跟著他們行動,
第三天第四天我就自己先溜了,照著在網路上找的資料去吃。

第三天我去鏞記酒家,
這家餐廳 11 點開,我十點多就到了,只好在附近晃,去藝術書店買了書法和篆刻的書。
11 點 15 分我踏進鏞記,
好氣魄的一間飯店,服務生帶我到二樓的座位,因為時間還早,只有四五桌而已。
不過只有我這桌是獨獨一個人的。
看了一下菜單,覺得比我想像中便宜,所以先點了蟹肉撈麵和他們的招牌燒鵝飯。
一面喝茶一面等菜,
想到我脫隊出來混,有那麼一點點罪惡感,
不過想到陪老師群亂逛,又要吃速食,就覺得坐在這裡真是暢快多了。

一會兒,蟹肉撈麵和燒鵝飯一起上來了,
由一個服務生端著托盤,另一個服務生送上來。
我先喝了一口蟹肉撈麵的湯頭,
味道相當清甜,
不像一般撈麵的油膩,這碗只有清清淡淡的湯汁,薄薄的芶芡,非常清爽,
正好襯托出蟹肉的鮮甜。
撈麵也煮得軟硬適中,帶著一點點脆脆的口感,但又不會過乾或過油。
撈麵吃完之後,覺得非常滿意,
我向服務生再要了一下菜單,打算再細細看他們還有什麼菜色。
這時才發現二樓人多了起來,
大約有一半的桌子滿了。

一面看菜單一面吃燒鵝飯,燒鵝是鏞記的招牌,
的確很有一套,
皮燒得像北京烤鴨一樣酥脆,鵝肉片得很厚,但吃起來不會過於油膩,
卻也不會太老太柴,就恰恰好在乾和油的中間,
所以口感紮實耐嚼,越吃越覺得滋味深長。
唯一比較遜的是飯,
香港的米以秈米居多,偏向泰國米那樣,細長鬆軟黏度低,
不像台灣和日米的米又香又可口彈牙。
燒鵝飯吃到一半,我又加點了一份荔灣艇仔粥,就是海鮮粥。

吃完了飯,等著粥上來,一面喝茶,一面看著絡釋不絕的人潮,
這才發現已經接近十二點了。
我想我從來沒有吃飯吃得這麼「慢」過,更沒有吃得這麼專注過。
這時粥上來了,
一個小碗公裡,白色的粥,浮著四枚油條片和一些蔥花。
這時肚子其實已經飽了,
但看到粥,聞到淡淡的香氣,一面用湯匙攪拌粥裡的各種海鮮,
忽然有一種感動的心情。
第一道的蟹肉撈麵讓我感受到食物的「精細」,那種細緻的口感和恰到好處的調味。
這碗粥更加深了我的體會。
同一碗粥裡,每一種海鮮的味道都不盡相同,但是又和粥底諧和的融在一起,
鹹味、甜味、鮮味、香味,每一種都若有似無的,忽隱忽現,
其中鮮味和香味又有好多種變化,
像交響樂裡不同的聲部,此起彼落,一片和諧之中,又有豐富的層次和細節變化。
那四枚油條片也是神奇,炸得並不老,但是從剛開始吃一直到最後,
口感幾乎一致,並沒有因為泡得太久而軟掉。
從我第一口吃這碗粥,
週圍的世界彷彿靜止了,就只剩下我和面前的粥,
全身的神經都集中到舌口,專注在那各種味道的變化上。
這艇仔粥是很清淡的,但又是深邃悠長的,
就像在音樂廳聽四重奏,
讓我整個人沉浸在那細緻繽紛,多彩多姿的和諧聲中。

等到把最後一口粥湯吸進口裡,
我還呆坐在座位上,
過了一會兒,才發現服務生已經把我的碗盤收走了。
然後我一面喝茶,一面冥想剛才那碗粥,
這時肚子不但已經十分飽了,更覺得心靈已經充實,
而且,我覺得我體悟了一個全新的境界,
發現:原來吃到好吃的東西,可以像聽一場美好的音樂會一樣,
把我整個人吸了進去,
讓我和週圍的世界隔離,進入心馳神迷的精神世界裡。

好不容易,我終於清醒了過來,
向服務生買單。
這樣三樣料理,加上服務費和小菜茶水,總共 144 港幣,還不到台幣 600 塊呢。


第四天,我又一早到了中環。
經過鏞記酒家時,大門還沒有開,我又感嘆了一次。
走到不遠的「羅福記」吃粥。
前一天吃艇仔粥,所以這次吃魚片及弟粥。
「羅福記」以粥聞名,在網上頗多人推薦,
我一試湯頭,卻覺得太甜了一點,雖然也是燉得不錯,但甜味太明顯,蓋過其他味道。
所以不像「鏞記」的粥有那麼豐富細膩的層次變化。
不過,粥裡的料卻煮得不錯,
豬肝、豬肚、豬腸、魚片,全部都恰到好處,
又脆又嫩,真是爽口極了。
這樣一碗,也才 23 塊港幣,大約 100 塊台幣吧,台北去哪裡找這種粥呢?

吃完了粥,又到隔壁巷吃的「沾仔記」吃雲吞。
這裡鮮蝦雲吞撈麵,竟然一碗才 13 港幣,便宜得嚇了我一跳。
一上桌來,
竟然還並不小碗,有四顆大大的雲吞配上香脆的撈麵。
每顆雲吞裡都有完整的蝦肉,又鮮又脆。
湯頭也很甜,不過卻甜在喉嚨,不是糖或海鮮,後來看了店裡貼的廣告,
才知道高湯有加羅漢果和一些藥材去煮,
果然是有羅漢果的那種甜法。
但我還是覺得太甜了一點點,失之於若有若無的豐富變化。
但在台灣畢竟還沒吃過這麼好吃的蝦肉雲吞麵,而且又是這麼的便宜。

吃完雲吞,也才早上十一點,
在附近亂逛,就不小心走到了上環。
路上覺得頭有一點昏,到 OK 超商買了一罐咖啡喝,
這裡的超商,飲料比台灣少多了,
尤其是茶類少很多,而且價格多半貴上一截,
倒是我買的咖啡和台灣售價差不多。
然後看到路邊有「涼茶第一家」連鎖店,很好奇涼茶是什麼,
就進去喝喝看。
本來還以為涼茶是像青草茶那樣,冰的或冷的,
想不到是溫溫熱熱的一碗,藥氣很重。
看店裡牆上的文宣,似乎是用茯苓一類的藥材煮的。

中午從上環坐地鐵,過海到尖沙咀的海港城。
海港城有點類似新竹的風城,是超大的 shopping mall。
不過風城高級多了,
裡面有間 city super,和台北遠企的 city super 是連鎖店,
但是裡的生蠔種類可多了,
又便宜,
一顆大約 15 到 22 港幣,比起台灣一顆 180 塊台幣,真是差太多了。
我買了三顆最小的美國熊本生蠔,一顆 15 塊,
據說這種生蠔雖小,但是甜味非常好,又很脆。
店員現場把生蠔剝開,裝進盒子裡,又附上檸檬汁和醬汁。
我又順變買了一盒牡丹蝦剌身,裡面有兩尾,32 港幣,倒是和微風超市的價格相當。
然後又買了罐啤酒,就坐在 city super 外面的座位上吃了起來。

那熊本生蠔果然非常優秀,小雖小,
但又甜又脆,吃完又有一股帶有海水味的餘韻,從喉嚨到鼻腔都很清新。
牡丹蝦就和台灣微風超市賣的差不多了,
說不定微風超市的還稍稍甜一點,不過當然也是挺好吃的。

吃完在海港城逛了兩圈,
對生蠔的滋味念念不忘,最後又回到 city super,再買了兩顆法國生蠔 Fin De Claire。
這種法國生蠔比先前吃的熊本生蠔稍大一點,一顆 22 港幣,
但沒有那麼脆,
很甜,口感像奶油一樣,也很細緻。餘韻很長,回甘很久。
不過,比起來我還是更喜歡熊本生蠔一點,尤其喜歡那清新明亮的海水味。

算了一算,中午這五個生蠔加兩尾牡丹蝦花了我 100 多塊港幣,
也大約是 500 塊台幣了,
但在台北的 city super 大約只能買到三顆生蠔吧,還沒有這麼多選擇呢。

這時覺得有一點飽,
在海港城外面走了幾圈,撐到兩點多,去吃海港城對面的名店「糖朝」。
雖然已經是下午兩點多了,但店裡還是人山人海,非常熱鬧。
「糖朝」既然以甜點聞名,
我就先點了「蓮子杏仁露」,和一碗「精燉及弟粥」,
想看看香港的粥品到底到什麼地步。

蓮子杏仁露首先上來,
很甜,但卻不膩,配上杏仁的香氣,所以我雖然怕甜但還很喝得很開心。
然後及弟粥上來了,
我也先試了一下湯頭,沒有羅福記那麼甜,湯頭仍然很好,
但是還是單調了一點,沒有「鏞記」裡那麼細緻複雜的層次變化。
裡面的料也煉得很不錯,
豬腸豬肚似乎都有事先用中藥煮過去腥,帶著淡淡的藥香,但又不會影響整碗粥的諧和。
蝦丸、腰仔、豬肚、豬腸,該脆的脆,該嫩的嫩,
除了湯底不夠細緻,也算是很棒的粥了。

後來,我又加了一碗豆腐花,就是豆花。
這豆花是熱的,糖水下得很重,對我來說有點太甜,不過糖水很香,讓我稍稍可以忍受。
豆花吃起來卻嚇了我一跳,
因為竟然豆花竟然像蛋白一樣,又細又滑又嫩,不知道是怎麼做出來的。
雖然肚子已經撐到了極限,
又覺得糖水太甜,
但還是很開心的吃完了豆花,心想台灣也有糖朝的分店,
不知道裡面的豆花是不是也這麼好吃。

最後結帳是 72 塊,比想像中便宜,原來只有收服務費,而不算茶水費,
比起氣派相當的「鏞記」是便宜了一截,
鏞記當然是更好吃了,那三樣料理:蟹肉撈麵、燒鵝飯、荔灣艇仔粥,
都會讓我畢生難忘吧!

離開糖朝就回飯店集合去機場了。和學長會合之後,
聽學長說,他們中午也在海港城裡陪老師逛,
最後中午去吃裡面的肯德基,
我聽了心裡暗笑,我在海港城裡大吃生蠔的時候,
他們竟在同一個地方吃肯德基!
這些教授無趣至此,幸好我一早就一個人溜掉了,呵呵!


香港好吃的東西真是太多了,又極精細,讓我既感動又感嘆。
台灣的小吃很多,有特色好吃的也不少,
但就是不夠精細,
不管是口感或是味道或是香味,都沒有那麼豐富的變化和層次。
現在覺得,
食物不但要香、要夠味、要可口,更要追求各種味道和口感的平衡和和諧,
每一種滋味都可以調得若隱若現,若有若無的,
才能讓全身上下的神經完全專注在食物上,
於是可以沉浸,可以冥想,可以像欣賞藝術一樣的陶醉在食物裡。
於是我對飲食有了新的看法,領悟了一個新的境界,
香港的料理真的是了不起。

葡萄美酒夜光杯:Riedel 和其他手工杯

各個古文明出土文物中,莫不有酒器。酒器的重要,自古皆知。除了視覺效果,酒杯的尺寸、造型、厚薄、杯緣切口、甚至杯梗高低,都會影響到品飲過程中嗅覺味覺一系列的體驗。大約二十年前從幾隻骨磁杯與機器玻璃杯開始著魔,不論喝水、喝茶、喝咖啡,及至各種酒品,用到不適合的杯子,馬上有不對勁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