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7日 星期三

北京小吃麻辣燙

今年去北京,回來之後最懷念的就是麻辣燙。本來我並不知道這種食物,完全是在偶然的巧合下吃到的。

那天晚上,我睡不著覺,查了爆肚馮的地址,便跳上計程車往菜市口去。
從北京清大到菜市口,路程相當遠,足足花了四十分鐘才到。
下車的時候,夜已深了,空氣中漫著薄霧,大路寬闊,人煙漸絕,一片淒涼。
我按照抄來的地址,往爆肚馮走去。北京市的路燈既少又暗,路上的建物又沒有門牌,實在很難在深夜中找到特定的地址。繞了半天,完全找不到爆肚馮,不知不覺也過十一點了,想來就算找到,也已經打烊。
既然如此,索性隨意在菜市口一帶散布,看著霧色,吹著輕風。
廣內大街非常寬闊,一路旁卻還有深深的巷弄。看到巷弄中燈火通明,就走進了胡同之中,看看北京人的夜生活。
原來胡同之中,都是賣宵夜的小吃店。有幾家爆肚,也有幾家新彊風味的烤串。
爆肚和新彊烤串我都吃過,
所以最吸引我的是一家又破又小的攤子,就只有門前一口方型大鍋,像關東煮一樣,分成一格一格的,裡面擺滿了一串串豆干、蔬菜等食材,正在滷汁裡滾著。和台灣夜市常見的加熱滷味倒有幾分相似。
攤子很小,除了這口鍋子之外,就只有老闆娘可以容身。門外擠滿了食客,每人手中都拿著一個紅色的塑膠盤,裡面放著幾串,或坐或站的吃著。
所以,我也跟著拿起一個放在鍋邊的盤子,向老闆娘拿了幾串,有鵪鶉蛋、豆皮、青菜,還有一兩串魚漿製品。然後就坐在路邊的板凳上和其他人一起吃。
我拿起第一串時,一開始先聞到很香濃的藥氣,放入口裡之後,卻發現奇辣無比。然而,這辣是伴隨著藥材的香味,並不死辣,反而層次迭起,令人吃得欲罷不能。
吃了兩串之後,只覺得嘴裡又麻又辣,直要燒起來,馬上拿起身邊的酸梅湯來喝。然後這才發現,其他食客身邊也都有一兩罐飲料,啤酒或軟性飲料,配著這滷味吃。
然後,我又加點了好幾串,吃得不亦樂乎。後來結帳,一串竟然只要6角人民幣,便宜到不行。

那時我還不知道這小吃叫什麼。幾天之後,在計程車上與司機聊起北京小吃,才知道這叫麻辣燙。的確是又麻又辣又燙,好極了!
回台灣之後,一天發現維力的泡麵有個口味,就叫麻辣燙,於是就很高興的買下來了。一吃之後,卻大失所望,這泡麵辣是辣,卻不麻也不香,更談上不上層次豐富的藥氣。於是,我更想念那家小小胡同裡的麻辣燙了。在北京亂吃了兩週,吃過烤鴨、涮羊肉、宮廷菜、貴州菜、山西菜、江淅菜、廣東菜等大菜館,還有其他當地小吃爆肚、滷煮、炒肝,但這些郤都不及最便宜最粗俗的麻辣燙。

沒有留言:

葡萄美酒夜光杯:Riedel 和其他手工杯

各個古文明出土文物中,莫不有酒器。酒器的重要,自古皆知。除了視覺效果,酒杯的尺寸、造型、厚薄、杯緣切口、甚至杯梗高低,都會影響到品飲過程中嗅覺味覺一系列的體驗。大約二十年前從幾隻骨磁杯與機器玻璃杯開始著魔,不論喝水、喝茶、喝咖啡,及至各種酒品,用到不適合的杯子,馬上有不對勁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