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5日 星期三

也談豬內臟

所有台式食物裡,我最喜歡的莫過於各式各樣的豬內臟料理。台灣街頭巷尾,麵店、米粉湯的「黑白切」很多,四神湯、大腸腸線、豬心冬粉等攤子也不乏內臟。但用心在料理內臟的卻不多。

常見的粉腸、肝連、豬肝,其實不太容易失敗,顯不出店家的本事。如果粉腸會苦、肝連會硬、豬肝會老,那就不須要在這種地方點內臟菜色了。

香港「興記」的白灼粉腸與豬肚,內臟的處理和台灣差不多,但沾醬調味不同。
香港「生記」的及第粥,裡面盡是我最愛的豬內臟,處理得極佳。
如果店家有賣嘴邊肉、豬心、軟管,大概就有些門道了。尤其是軟管,這是我最愛吃的內臟。所謂軟管(有些地方叫脆腸)和其他內臟不同,唯有它是人工「合成」的。外層是軟管(食道),中間填塞了脆管(心管、主動脈),通常是店家手工穿成的。原本軟管口感軟爛,有個低沉而厚重的滋味。脆管則是又脆又硬,帶著一個上揚的氣味。兩個直接吃,都不好吃,一個極軟一個極脆,口感單調,味道也不豐富,吃多甚至覺得腥。但把脆管穿進軟管一起吃,卻變成天造地設的一對,口感軟中帶硬,味道更是天衣無縫地合拍。一口咬下去,好多種層次的咬感和滋味在口舌之間奔放,是內臟食材的無上之境。

和平東路師院附小附近的巷內小麵店,各式內臟水準甚好。
至於最難料理,最考驗店家功力的食材,當屬豬腰和豬肺。這兩個部位本身都有很重的味道,處理不好,幾乎不能下嚥。豬腰通常用麻油壓味,做得好的,吃起來完全沒有騷氣,口感更是爽口彈牙。但一味乾淨不騷,尚不是最高境界。因為這樣的豬腰,除了佐料的味道,吃不到腰子本身的滋味,只能欣賞口感。真正高明的做法,是讓豬腰不騷之外,還留有腰子本身那幽深的香氣。如此一來,每咬破一小塊腰子,就彷彿一個美妙的新世界在口中綻放,無與倫比。

台南「阿文豬心」的豬心
阿文的豬腰,是我目前吃過手段最佳的豬腰。
豬腰是昂貴食材,所以還有些店家願意處理。相對之下,豬肺幾乎是最賤的內臟了,賣得地方固少,好吃得更是屈指可數。豬肺賣相不佳,口感軟爛,咬口卻又帶澀,本已不吸引人,味道卻更是難搞。處理稍差,入口就有股極重的羶腥在口中竄動,令人作嘔。作得究講的,會慎選食材,只用新鮮的貨色。然後,在下刀時,讓豬肺帶些周邊的軟骨脆骨,口感就豐富了來。如此炮製,固然清淨而無羶氣,但也淪為純吃口感,只有沾醬的味道。目前唯一吃到可稱美味的豬肺,是台南海安路勇仔小吃部的鳳梨豬肺。鳳梨豬肺據說是客家菜,用醃製過的鳳梨,混著辣椒下去炒豬肺,然後放涼了當冷盤。酸甜的鳳梨和豬肺意想不到的合拍,此般作法,完全嘗不出豬肺的腥味,只覺得甜美可口。更妙的是,雖是冷盤,豬肺裡卻吃得出鑊氣,再加上豬肺炒過之後比較硬挺,口感不再澀爛,還頗有嚼口。至賤的食材如此妙用,變成了便宜又可口的小菜。

台南「勇仔小吃部」的鳳梨豬肺
參考資料:
這位優秀的建中學生,做了精美的報告,有各部位的生熟豬內臟照片:
http://www.ck.tp.edu.tw/~bio/pdf/03020003.pdf

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

台北阪急 やまみ 博多天麩羅定食

之前吃了幾次台北市東區巷內的博多牛腸鍋やまや,無論是午間明太子吃到飽的定食,或者晚上的牛腸鍋,都很好吃。最近得知他們在阪急地下室美食街也開了一間天麩羅(天婦羅)專門店 やまみ,某天路過發現人潮不多,就入店一試。


只有吧檯的座位,裝潢得很漂亮。天麩羅就在店內現炸現上,不過排煙良好,聞不到油煙味。桌上放了四種鹽,四種小菜。


台灣這兩家 やまや、やまみ 系列店,都以明太子吃到飽為號召,桌上的明太子可以免費追加,但這裡的白飯是單點的,加點一碗要 60 元。東區牛腸鍋店的午間明太子,外型完整,這裡得則是型狀不規則的邊邊角角,但吃起來也是挺好。


這天四樣配菜是明太子、茄子、醃黃瓜、豆芽。明太子當然好吃,茄子也相當棒。一般麵店一小盤茄子就要三五十元,算是高單價的食材,這裡卻有滿滿一大碗可以享用,非常愉快。


白飯和東區店一樣好吃。這是定食附的,後來追加超大一碗,60 元。


天麩羅的沾醬。


這天吃的是海老天麩羅定食,先上三色蔬菜,香菇、茄子、青椒,還有一顆加點的半熟蛋。


然後是追加的星鰻。


主菜草蝦,共有三隻。

雖然食物不同,但整體來說,東區那家 やまや 還是做得比較細緻一些,不論是午餐的定食,或晚餐的牛腸鍋,定位顯然是在這家天麩羅店之上。這家阪急天麩羅專門店,食材談不上高級,沒有天雷勾動地火的鮮美激甜。炸功還算穩定,但當然也沒有山花等高級日本料理店那麼細膩。比較好奇的是,他們用的炸油,雖然清澈乾淨,似乎不太像純胡麻油,少了點香氣。但無論如何,吃完之後也是神清氣爽,不令人皺眉,而且光是有明太子,就足以狂送三大碗飯了。事實上,在台北要吃到天麩羅,非常困難。有這麼一家全天開放的平價小店,已經可以讓我解饞了。


在隔壁誠品晃了兩圈,臨走前回到阪急 TSUJIRI 辻利茶屋吃一碗刨冰「宇治之夕陽」。

2012年8月14日 星期二

J.W.Teres 王-保加利亞餐廳

將近兩年前就知道台北開了一家保加利亞餐廳。雖然對保加利亞食物念念不忘,但延至最近才興念,決定要來試試這家餐廳。


餐廳位於敦化南路,遠企對面的巷內。外觀低調而高雅,若非事先看過 Peray 的介紹,恐怕不敢進去。


店裡的佈置頗為優雅,氣氛比我在 Sofia 當地吃過的餐廳更為嚴肅一點。


保加利亞盛產紅白酒,在當地天天喝酒,餐餐配酒。店家進了許多酒類,可惜在國內喝紅白酒總是稍貴,沒辦法像在歐洲一樣盡情痛飲。




自保加利亞進口的粉紅酒,喝起來確有種樸實的味道,頓時令人升起一股遙遠的思念。法國酒、義大利酒或許更為精緻,確不見得更適合保加利亞的食物。


優格冷湯。優格是保加利亞最著名的食物,也是最讓我懷念的。在台灣很少吃優格的我,到了那兒卻像喝水一樣,三餐不停的吃優格。無論是飯店、餐廳自製的,或是超市的包裝品,都非常好吃。

與台灣常見的法國、德國進口優格不同,保加利亞的優格味道遠為清爽,一入口會立刻感覺到一股明亮的酸味在舌尖輕快的上揚,微微的澀口反而爽口宜人,連吃兩大碗公也不嫌膩。

這裡的優格,入口的酸澀非常道地。不過吞嚥之後,在喉間仍然有個類似鮮奶油的 aftertaste,如果能再清爽一點就更好了。店家表示,他們已經採用保加利亞的菌種,手工細心製作,不過牛奶只能使用台灣產品。台灣牛奶比歐洲油膩,又不如歐洲香醇,無可奈何。不知台灣的羊奶品質如何,或是用較為清爽的水牛奶,可能也不錯?


紮實的麵包,是在歐陸常常吃到的口感。當時在 Sofia 吃到沾著某種香料粉的修道院麵包,頗為懷念。這裡沒有香料粉,但也好吃。


沙拉,蕃茄、櫛瓜、洋蔥切丁,拌上乾酪。這是我在當地每天都吃的食物,非常懷念。這裡的調味已經有八九成接近。據店家說,當地慣用的羊奶乾酪味道太重,台灣人吃不慣,所以改用口感接近而味道較淡的牛乳乾酪。也許就只差在這兒吧。


烤櫛瓜佐優格醬。台灣不易吃到的櫛瓜,在當地是很普遍的食材。下圖是在保加利亞吃到的,口味很像,但櫛瓜改為裹粉油炸。櫛瓜一烤即軟,伴在優格裡口感一整個軟爛,沒有存在感。反之,將櫛瓜炸得香酥再沾冰冷的優格醬,兩者之間充滿絕妙的對比:一脆一滑、一熱一涼、一乾一濕,更為精彩。



烤肉拼盤,左下是雞胸、上方是豬肉串、右下是豬肉丸。這是我最驚喜的一道,想不到在台灣竟然可以吃到口味這麼接近的作法。特別是雞肉、肉串、肉丸三者之間搭配絕妙,不論是口感、滋味、從清淡到豐厚的遞進,都讓人吃得驚喜連連。


最後的甜點仍然是優格。好吃的優格加了蜂蜜和核桃,就是絕佳的甜點。不過這裡的優格似乎供應有限,不能一碗公一碗公的大吃特吃,不夠過癮。

保加利亞料理口味清淡,大量蔬果入菜,百吃不膩,也沒有負擔。對我來說,保加利亞菜最有魅力的是,雖然並不講究高級的食材,烹調手法也未必精細,但所有的菜色都有一股純樸自然的甘美之味,吃起來讓人心情愉悅,胸懷大暢。台北這家《J.W. Teres 王》,不僅用心重現當地的菜色和調味,更難得是還能忠實呈現這種神奇的魅力。用餐之後只覺飛揚輕快,走在車來人往的敦化南路上,卻彷彿回到了天寬地闊的保加利亞小城。

2012年7月28日 星期六

2012 香港亂吃,第一天


2012 年夏天,再度來到香港。這次安排了五天四夜,總算不必行軍,可以平心靜氣地享用各種美食了。

旅館在西環,安置好行李,馬上趕到上環,先進入生記粥店吃我魂牽夢縈的廣東粥。


前一次吃到好吃的粥,就是去年在彌敦粥麵的鯇魚粥。生記的粥味道較重一點,非常好吃。上圖是魚片粥。 


然後是我最愛的及第粥。香港的內臟處理比台灣大部份的店都好。生記的豬肝,熟度恰到好處,又香又嫰。奇妙的是在滾燙的粥裡,吃到最後卻不見老。


魚片和內臟沾這個帶著甜味的醬油,好吃到世界都停止了。


然後來到附近的排隊名店,九記。運氣很好,週四下午不必排隊就入座。點了碗咖哩牛腩和上湯淨牛腩。咖哩是南洋口味,夠嗆,配上牛肉正好。


上湯淨牛腩,湯清甜可口,肉則是甜美無比,不知如何燉煮出來的。特別是帶一點筋膜的部位,口感似豬肝連,但美味則遠勝。


香港路邊的貓。


然後來到中環 IFC 吹冷氣。走累了,在 iScream 點義式冰淇淋。iScream 很貴,但確實好吃,口味清爽,第一次吃到這樣的口味。



連常見的汽泡水也貴,應該在樓下 City Super 買就好。


冰淇淋太好吃,忍著褲帶又點了一球草莓口味。這裡的服務員似乎不會講普通話,只能用英語交談。


IFC 有比利時 Leonidas 的巧克力。看了蔡瀾的推薦買回旅館吃,果然十分不錯。不論是蛋糕或一顆顆的巧克力,可可的味道都十分濃郁,在口中變化萬千,很有深度,非常精彩。台灣常見的 Godiva,讓人誤會了比利時巧克力之美妙。


在 IFC 的 La Maison Du Chocolat 也買了巧克力冰淇淋和閃電泡芙。La Maison Du Chocolat 是法式口味,其實也不錯,但與 Leonidas 一比,即使口味較為優雅,但終究少了 Leonidas 那種渾厚的生命力。


2012年6月10日 星期日

柳家涼麵


柳家涼麵就在我家附近,就在去小學必經的路上。那時天天經過兩次,不論是早上上學或是下午放學,永遠不曾看到柳家涼麵營業。除了牆外小小一個招牌,大門總是深鎖,門內一片漆黑,還道是棄置的店面。

直到上了大學,在網路上看到食記,才知道原來附近有這麼一家知名的涼麵店。柳家涼麵的營業時間非常特殊,半夜三四點開賣,天剛亮就賣完,短短兩三個小時,難怪一直不曾見他們營業。

柳家涼麵從 1963 年開業,現在的老闆是第二代,已近中年,身材非常勇健,一年四季都都穿背心,在門口煮湯煎蛋。這裡賣得東西很簡單,除了涼麵之外,僅有煎蛋和幾味湯。門口放了一壺熱茶,據說內行人來此只點涼麵,只配熱茶喝。不過我吃了數年,仍然外行,總是習慣點個蛋,來個湯。這裡的荷包蛋,是下了大量的油,在鐵板上煎至外熟內生,再淋上死鹹的醬油上桌,有個自己煎不出來的「古早味」。湯有味噌湯、貢丸湯、紫菜湯、豬肝湯等等,湯頭是用貢丸加味精煮出來的,單喝也十分無味。然而,荷包蛋和湯,對我來說卻是吃柳家涼麵的必須,因為這裡的涼麵實在特別,和一般認知中的涼麵全然不同。



涼麵都是老板每天半夜現煮,然後人工快速的攪拌降溫。平時吹電扇,盛夏據說還會讓涼麵吹冷氣。這樣做出來的麵,特別彈牙,和尋常一咬就斷、食之無味的油麵是兩回事。我所吃過的涼麵,單以口感來說,沒有一家比得上這裡。然而,柳家涼麵最特別的還不是麵體,醬料更是奇特。大多數涼麵拌得是麻醬,辣味則再加上一點辣油。柳家涼麵也加了麻醬,但只有薄薄一點,引領整個風味的,卻是奇辣無比,滋味刁鑽的辣油,還有大量的蒜泥。我從來沒有在其他料理上吃過類似的調味,實不知如何類比,只能說他們的辣油著實古怪,非常迷人。柳家涼麵的神妙,全拜這辣油,所以在這兒吃涼麵一定要辣,而且還要加夠多、夠辣,否則吃起來索然無味,油麵再怎麼彈牙也如同嚼蠟了。


我嘴巴頗能吃辣,但腸胃不行,所以吃麵之前,先用油膩的荷包蛋墊胃,辣油對腸胃的刺激就少多了。吃完之後喝一碗熱湯,湯本身不精彩,卻能撫平一肚子辣油和蒜泥,叫它們別再作怪。不過吃完終究不太舒適,口裡有奇重的蒜味,腹間又有些刺激感,加上熬夜,更別說第二天可能拉肚子的心理壓力。但這就是柳家涼麵,營業時間怪,用餐環境不怎麼理想,動輒要排隊、吃完更覺得一身負擔,但卻無庸置疑永遠是我心目中第一的涼麵,而且遙遙領先其他眾多名店。

據說柳家涼麵以前賣得是早起運動的人,如今早起運動的人少,東區卻開了許多夜店,現在有很多年輕人離開夜店就來此吃宵夜,營業時間也從四點提前到三點。現在辣油放得也不若往昔那般重,要到門口自己再多加幾匙。不過基本上麵的口感和醬料的味道非常穩定,口味多年不變。這應該是家附近水準最高的美食,雖然不能常吃,卻讓人與有榮焉。

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台南 2012

五月底的熱天在台南玩三天,好吃的東西太多了,好吃到有一半來不及照相。以下是稍微得閒有拍到的食物。


中午在大億麗緻下車,第一站,茂雄蝦仁肉圓、芋粿。


葉家小卷米粉,再吃邱記小卷米粉


邱記對面,大菜市西市場裡的福榮小吃店,意麵。


福榮小吃店的餛飩湯


晚餐--阿文豬心


豬腳


另一碗豬腳


排骨麵線


腰子


鴨腳翅


豬心冬粉


豬心


豬肝


阿江的乾炒鱔魚意麵,老闆百忙之中還很夠意思的幫我們炒了一盤鱔魚油麵。


隔天五點就到明和菜粽就定位,吃從天而降的粽子。


附近的自助餐,清晨五點多開始營業。


吃起來像開陽白菜的白菜魯


筍絲


蝦仁飯


六千牛肉湯


也是一早營業


炒牛心肝


牛肉湯


大勇街、大智街口的魚腸


第二碗,非常之美味


中正路度小月,油豆腐




雖已變成觀光客在吃,但依然是挺好吃的麵,一碗 50。


第三天早上,飯店早餐,非常好吃的瓜子肉澆飯。


菜色少而優


海安路、大勇街口的無名炸蝦捲


用網紗(豬腹膜)包上非常鮮美的餡


前一天晚餐在 A Table 小酒館用餐,回程時買的馬卡龍,當天現做的。



檸檬口味,在高鐵上吃光了。

葡萄美酒夜光杯:Riedel 和其他手工杯

各個古文明出土文物中,莫不有酒器。酒器的重要,自古皆知。除了視覺效果,酒杯的尺寸、造型、厚薄、杯緣切口、甚至杯梗高低,都會影響到品飲過程中嗅覺味覺一系列的體驗。大約二十年前從幾隻骨磁杯與機器玻璃杯開始著魔,不論喝水、喝茶、喝咖啡,及至各種酒品,用到不適合的杯子,馬上有不對勁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