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4日 星期二

J.W.Teres 王-保加利亞餐廳

將近兩年前就知道台北開了一家保加利亞餐廳。雖然對保加利亞食物念念不忘,但延至最近才興念,決定要來試試這家餐廳。


餐廳位於敦化南路,遠企對面的巷內。外觀低調而高雅,若非事先看過 Peray 的介紹,恐怕不敢進去。


店裡的佈置頗為優雅,氣氛比我在 Sofia 當地吃過的餐廳更為嚴肅一點。


保加利亞盛產紅白酒,在當地天天喝酒,餐餐配酒。店家進了許多酒類,可惜在國內喝紅白酒總是稍貴,沒辦法像在歐洲一樣盡情痛飲。




自保加利亞進口的粉紅酒,喝起來確有種樸實的味道,頓時令人升起一股遙遠的思念。法國酒、義大利酒或許更為精緻,確不見得更適合保加利亞的食物。


優格冷湯。優格是保加利亞最著名的食物,也是最讓我懷念的。在台灣很少吃優格的我,到了那兒卻像喝水一樣,三餐不停的吃優格。無論是飯店、餐廳自製的,或是超市的包裝品,都非常好吃。

與台灣常見的法國、德國進口優格不同,保加利亞的優格味道遠為清爽,一入口會立刻感覺到一股明亮的酸味在舌尖輕快的上揚,微微的澀口反而爽口宜人,連吃兩大碗公也不嫌膩。

這裡的優格,入口的酸澀非常道地。不過吞嚥之後,在喉間仍然有個類似鮮奶油的 aftertaste,如果能再清爽一點就更好了。店家表示,他們已經採用保加利亞的菌種,手工細心製作,不過牛奶只能使用台灣產品。台灣牛奶比歐洲油膩,又不如歐洲香醇,無可奈何。不知台灣的羊奶品質如何,或是用較為清爽的水牛奶,可能也不錯?


紮實的麵包,是在歐陸常常吃到的口感。當時在 Sofia 吃到沾著某種香料粉的修道院麵包,頗為懷念。這裡沒有香料粉,但也好吃。


沙拉,蕃茄、櫛瓜、洋蔥切丁,拌上乾酪。這是我在當地每天都吃的食物,非常懷念。這裡的調味已經有八九成接近。據店家說,當地慣用的羊奶乾酪味道太重,台灣人吃不慣,所以改用口感接近而味道較淡的牛乳乾酪。也許就只差在這兒吧。


烤櫛瓜佐優格醬。台灣不易吃到的櫛瓜,在當地是很普遍的食材。下圖是在保加利亞吃到的,口味很像,但櫛瓜改為裹粉油炸。櫛瓜一烤即軟,伴在優格裡口感一整個軟爛,沒有存在感。反之,將櫛瓜炸得香酥再沾冰冷的優格醬,兩者之間充滿絕妙的對比:一脆一滑、一熱一涼、一乾一濕,更為精彩。



烤肉拼盤,左下是雞胸、上方是豬肉串、右下是豬肉丸。這是我最驚喜的一道,想不到在台灣竟然可以吃到口味這麼接近的作法。特別是雞肉、肉串、肉丸三者之間搭配絕妙,不論是口感、滋味、從清淡到豐厚的遞進,都讓人吃得驚喜連連。


最後的甜點仍然是優格。好吃的優格加了蜂蜜和核桃,就是絕佳的甜點。不過這裡的優格似乎供應有限,不能一碗公一碗公的大吃特吃,不夠過癮。

保加利亞料理口味清淡,大量蔬果入菜,百吃不膩,也沒有負擔。對我來說,保加利亞菜最有魅力的是,雖然並不講究高級的食材,烹調手法也未必精細,但所有的菜色都有一股純樸自然的甘美之味,吃起來讓人心情愉悅,胸懷大暢。台北這家《J.W. Teres 王》,不僅用心重現當地的菜色和調味,更難得是還能忠實呈現這種神奇的魅力。用餐之後只覺飛揚輕快,走在車來人往的敦化南路上,卻彷彿回到了天寬地闊的保加利亞小城。

3 則留言:

DJY 提到...

優格冷湯看起來真是不錯

swimmy 提到...

太帥了

你為何總是這麼強

WF 提到...

哪裡強啊? @@

葡萄美酒夜光杯:Riedel 和其他手工杯

各個古文明出土文物中,莫不有酒器。酒器的重要,自古皆知。除了視覺效果,酒杯的尺寸、造型、厚薄、杯緣切口、甚至杯梗高低,都會影響到品飲過程中嗅覺味覺一系列的體驗。大約二十年前從幾隻骨磁杯與機器玻璃杯開始著魔,不論喝水、喝茶、喝咖啡,及至各種酒品,用到不適合的杯子,馬上有不對勁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