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吃了 就在新光三越後面的巷子裡
上海菜館 從 2002 年到現在 開了四五年了
非常低調 卻高朋滿坐
我從 2003 年就想去了 但一直沒有成行
昨天好不容意趕完論文前半部
今晚想好好吃一頓 忽然想起這家菜館 於是如願
我進餐廳的時候 大約七點半
生意非常好 大廳已經滿坐
侍者請我到內堂的小桌用餐
我總共點了
烤麩、豆苗蝦仁、韭黃炒鱔魚、薑蔥炒雨來菇、青菜豆腐湯
首先吃冷菜烤麩 第一口就讓我驚艷
平常吃到的烤麩 多半乾澀 味死
即使如鼎泰豐菜色的整齊 但他們的烤麩也沒有鮮味
《御申園》的烤麩卻打破了我對烤麩的印象
他們的烤麩 非但不乾不澀 而且入口即化 卻又有咬勁
味道很淡 可是卻是活的味道
而且還很鮮 讓我幾乎忘記這是黃豆製品
還在讚賞烤麩的時候 韭黃炒鱔魚上菜了 嚇了我一跳
因為這時離點菜完 差過十分鐘而已
《御申園》的炒鱔魚 顏色淡 勾芡薄 不油不鹹
吃起來沒有台北《隆記》那種濃油赤醬的過癮
但卻爽脆鮮嫰 高雅細緻
接著,豆苗蝦仁、雨來菇、青菜豆腐湯也陸續上菜
豆苗蝦仁以小豆苗鋪底 上面擺著十來隻乾淨俐落的大蝦仁
隨著飄來一陣酒香
本我以為他們會用小隻的河蝦(《隆記》的清炒蝦仁就是如此,非常好吃)
想不到《御申園》用的卻是特大隻的草蝦
但這草蝦無疑是精品 有別於平常的品色
又肥又大不說 口感紮實 清鮮甜美 一點雜味也沒有
雨來菇是類似木耳的蕈類植物 伴著薑蔥一起炒 看起來像一大盆紫菜
吃起來清淡無比 薑和蔥的香氣 和著若有似無的調味
正要說它不鹹 但再吃一口 卻又覺得恰到好處
正是每吃一口 都教人讚嘆不已
因為我菜點得多 這盤雨來菇差點吃不完
但因為他的清淡順口 又因為他的鮮美豐富 讓我停不下湯匙的吃完了
豆腐湯和餐後的甜點芒果奶酪也都極好
一貫樸實淡雅的食材和調味
吃完這些 差點走不動了
結帳埋單時 發現兩個人這樣吃下來 竟然才 $1160
又讓我一驚
這家上海菜 真正讓我驚艷 尤其又在新竹
頗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御申園》有上海菜的細膩 卻沒有其他上海餐館的濃油赤醬
而以清淡 高雅 恰到好處的調味 和精選的食材取勝
特別是那若有似無 層次豐富的調味功力
充份發揮了中菜最引人入勝的一面 真的相當令人佩服
自從上次在香港的《鏞記》之後 已經很久沒有吃到這麼細膩的食物了
雖然我從 2003 年就想吃這家
卻到了即將離開新竹的前夕才終於如願
真是令我感到遺憾
我決定五六月再去吃一次《御申園》 也強力推薦給你
2008年7月12日 星期六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葡萄美酒夜光杯:Riedel 和其他手工杯
各個古文明出土文物中,莫不有酒器。酒器的重要,自古皆知。除了視覺效果,酒杯的尺寸、造型、厚薄、杯緣切口、甚至杯梗高低,都會影響到品飲過程中嗅覺味覺一系列的體驗。大約二十年前從幾隻骨磁杯與機器玻璃杯開始著魔,不論喝水、喝茶、喝咖啡,及至各種酒品,用到不適合的杯子,馬上有不對勁的感覺...
-
新年第一天全家人約在陶板屋聚餐,第一次在陶板屋用餐,就讓我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 王品集團旗下的餐廳,前之我只吃過王品與西堤,都是應邀前往。對於王品集團的餐廳,我的感想是五分服務、四分價格、三分美味。食物的問題在於,他們在有限的價位下,提供許多道附餐,以顯示份量多、有氣派。結果,食...
-
我不煮 espresso,不須要細研磨,也不排斥動手,所以十年來都用手搖的「郵筒」磨豆機。郵筒一隻不過 500 塊,相當好用也相當耐用。除了有進豆葉片,更棒的是咖啡磨成粉後直接落入圓筒,無論是倒進塞風壺、手沖杯、摩卡壺、愛樂壓( Aeropress ),都非常方便,遠勝容易卡粉...
-
將近二十年前從台北轉學到新莊,住在區公所附近的小公寓。當時巷口有一攤米苔目,從早上賣到中午,簡單一碗湯的鹹米苔目,配上油豆腐、脆腸、大腸頭、肝連等小菜,就是當年我一個國中生最喜歡的早餐。 當時其實並不覺得這間米苔目有何厲害,只是單純得覺得好吃,近又方便。在國高中這段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