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味小吃裡,抄手和燃麵是最基本、最簡單,在台北也屬常見,可惜好吃的不多。
最怪的是,此二者非得拌著香醇的花椒才好吃,偏偏台灣做川味小吃的,辣椒放得豪邁,要多辣有多辣,花椒卻下得極為謹慎,似有若無,甚至根本沒有花椒。要知川菜並非一味在辣,而是要又辣、又香、又麻,其中香和麻,花椒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尤其花椒在香麻之餘,更有一種清涼解熱,輕快上揚的口感。這正好和紅油的燥辣形成對比,口感於是立體了,滋味也千變萬化了起來,更能平衡體內的燥熱。就好像泰國菜不單是辣,還要酸,更要加入多般清涼芬芳的香料。
少了花椒,這些川味小吃就不成川味了。好在稍微有點來頭的川味食處皆備有花椒,請店家上菜前額外加上一大匙,吃起來彷彿就有那麼一回事了。
2011年6月11日 星期六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葡萄美酒夜光杯:Riedel 和其他手工杯
各個古文明出土文物中,莫不有酒器。酒器的重要,自古皆知。除了視覺效果,酒杯的尺寸、造型、厚薄、杯緣切口、甚至杯梗高低,都會影響到品飲過程中嗅覺味覺一系列的體驗。大約二十年前從幾隻骨磁杯與機器玻璃杯開始著魔,不論喝水、喝茶、喝咖啡,及至各種酒品,用到不適合的杯子,馬上有不對勁的感覺...
-
我不煮 espresso,不須要細研磨,也不排斥動手,所以十年來都用手搖的「郵筒」磨豆機。郵筒一隻不過 500 塊,相當好用也相當耐用。除了有進豆葉片,更棒的是咖啡磨成粉後直接落入圓筒,無論是倒進塞風壺、手沖杯、摩卡壺、愛樂壓( Aeropress ),都非常方便,遠勝容易卡粉...
-
最近幾次去野壽司,都不見副店長劉濟安師父的身影,心中不免開始了一絲期待。果不其然,上週在網兄 Asileasile 的 blog 上得知情報,印證了我的假設。過一天又看到 Peray 的文章,確認「魚道生美學料理」已經開張,就找了時間過去試試。 過去在野壽司吃過幾次劉師...
-
將近二十年前從台北轉學到新莊,住在區公所附近的小公寓。當時巷口有一攤米苔目,從早上賣到中午,簡單一碗湯的鹹米苔目,配上油豆腐、脆腸、大腸頭、肝連等小菜,就是當年我一個國中生最喜歡的早餐。 當時其實並不覺得這間米苔目有何厲害,只是單純得覺得好吃,近又方便。在國高中這段歲...
2 則留言:
大概是麻比較沒市場,我也不太敢吃麻 @@
上次公司去上海,同事十來人去一家川菜館,幾道菜真超麻的,只見大家吃了一口就受不了了,其他辣而不麻的菜,倒是銷路不錯
我以前也不喜歡花椒,直到在中國吃了一陣子,習慣之後,才變得很愛。
花椒在中國還挺受歡迎的,不少零嘴、花生什麼的,都不乏花椒調味。台灣就很少了。不知道什麼因素,變成兩地的口味上有這種差異。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