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果然是我的故鄉,食物吃起來特別對味,有個毫無隔閡的熟悉感。去年寫過一篇廟口簡記,今天下午再跑一趟,照例又到廟口吃了一輪。廟口正對面的花枝羹(父親最愛)還是一樣好,天一香肉羹順(祖父最愛)的魯肉飯更是便宜又好吃,小時候最愛的邢記鼎邊剉,雖已不如兒時回憶的美好,但比去年吃到的好上一些,當然也還是比對陣的吳家好。6 號攤的米粉湯仍然不錯,特別是關東煮裡的「吉古拉」,似竹輪但薄而稍硬,由魚漿烘烤而成,基隆僅見。
在博愛地下停車場的地面層買到父親最愛的燒賣,一斤 90 元,和憶記中一樣好吃。從小吃慣魚漿做的燒賣,在台北吃到豬肉餡的「燒賣」總是難以下嚥。最近跑了南投和基隆,隨意吃了些小吃,未必樣樣美味,但總有個難以言喻的親切感,原來這就是故鄉的味道。雖然不曾在基隆與南投長居,但家鄉口味早已透過祖母外婆父親母親的烹調,深深烙印在我的味蕾上。
2010年7月13日 星期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葡萄美酒夜光杯:Riedel 和其他手工杯
各個古文明出土文物中,莫不有酒器。酒器的重要,自古皆知。除了視覺效果,酒杯的尺寸、造型、厚薄、杯緣切口、甚至杯梗高低,都會影響到品飲過程中嗅覺味覺一系列的體驗。大約二十年前從幾隻骨磁杯與機器玻璃杯開始著魔,不論喝水、喝茶、喝咖啡,及至各種酒品,用到不適合的杯子,馬上有不對勁的感覺...
-
新年第一天全家人約在陶板屋聚餐,第一次在陶板屋用餐,就讓我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 王品集團旗下的餐廳,前之我只吃過王品與西堤,都是應邀前往。對於王品集團的餐廳,我的感想是五分服務、四分價格、三分美味。食物的問題在於,他們在有限的價位下,提供許多道附餐,以顯示份量多、有氣派。結果,食...
-
我不煮 espresso,不須要細研磨,也不排斥動手,所以十年來都用手搖的「郵筒」磨豆機。郵筒一隻不過 500 塊,相當好用也相當耐用。除了有進豆葉片,更棒的是咖啡磨成粉後直接落入圓筒,無論是倒進塞風壺、手沖杯、摩卡壺、愛樂壓( Aeropress ),都非常方便,遠勝容易卡粉...
-
將近二十年前從台北轉學到新莊,住在區公所附近的小公寓。當時巷口有一攤米苔目,從早上賣到中午,簡單一碗湯的鹹米苔目,配上油豆腐、脆腸、大腸頭、肝連等小菜,就是當年我一個國中生最喜歡的早餐。 當時其實並不覺得這間米苔目有何厲害,只是單純得覺得好吃,近又方便。在國高中這段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