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到基隆廟口逛了一圈,隨便吃了點東西。似乎又漲價了,價位和台北市百貨地下街相當,太離譜了。
不過有幾攤水準真的不錯,例如花技羹,從台北專程去吃也值得。
1. 邢記鼎邊趖。27-3攤,另一家鼎邊趖吳家,在台北市百貨美食街就能吃到,所以這次吃邢記。邢記和吳家的湯頭其實差不多,都是蝦米、小魚乾、香菇一類的乾貨為基礎,再加高麗菜、金針等蔬菜煮出來的清淡湯底。相比之下,邢記的湯頭比吳家鮮甜豐富,吳家則比較清爽。主角鼎邊趖,口感很好,但只有三兩塊,比配料肉羹還少。小時候鼎邊趖就像麵食,是吃飽的,鼎邊趖又多又大塊。如今似乎成了湯點,配料固然多,卻沒有主從之分,吃起來的感受和以前大不相同。
2. 金永興蔴老。廟口第62號攤,我阿公的最愛。花生老非常好吃。
3. 米粉湯。第6號攤,湯頭的口味非常複雜,層次變化多。同時吃了一旁的蘿蔔,極甜。
4. 花枝羹。第40號攤,從小吃到大,但直到這次去,才驚為天人,發現這家的好處。這家的花技羹,魚漿只有薄薄一層,裡面的花技非常有彈性,口感極佳,滋味鮮甜,遠勝平常在寧夏夜市吃的攤子。
5. 蚵仔湯。第36號攤,蚵仔放在大鍋裡煮,看起來不錯,吃起來卻普通。主要的問題是粉太厚,吃不出蚵仔本身的口感和滋味。湯裡的粉也太多了,太稠,味道也不夠鮮美。倒是旁邊有人吃蚵仔煎,看起來頗好吃的。
6. 油粿。第66號攤,這家幾乎每次都會吃,可惜這次去也許太早了,還沒開。
7. 花生湯泡餅。第50攤,臨走時外帶了一碗,囑附不要太甜,但還是太甜了,而且是非常甜,大約是正常甜度的三倍。此外,泡餅的內餡也太甜了,太過甜膩,到最後已經食不知味。花生煮得倒是滿好吃的,可惜了。
2009年1月20日 星期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葡萄美酒夜光杯:Riedel 和其他手工杯
各個古文明出土文物中,莫不有酒器。酒器的重要,自古皆知。除了視覺效果,酒杯的尺寸、造型、厚薄、杯緣切口、甚至杯梗高低,都會影響到品飲過程中嗅覺味覺一系列的體驗。大約二十年前從幾隻骨磁杯與機器玻璃杯開始著魔,不論喝水、喝茶、喝咖啡,及至各種酒品,用到不適合的杯子,馬上有不對勁的感覺...
-
新年第一天全家人約在陶板屋聚餐,第一次在陶板屋用餐,就讓我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 王品集團旗下的餐廳,前之我只吃過王品與西堤,都是應邀前往。對於王品集團的餐廳,我的感想是五分服務、四分價格、三分美味。食物的問題在於,他們在有限的價位下,提供許多道附餐,以顯示份量多、有氣派。結果,食...
-
我不煮 espresso,不須要細研磨,也不排斥動手,所以十年來都用手搖的「郵筒」磨豆機。郵筒一隻不過 500 塊,相當好用也相當耐用。除了有進豆葉片,更棒的是咖啡磨成粉後直接落入圓筒,無論是倒進塞風壺、手沖杯、摩卡壺、愛樂壓( Aeropress ),都非常方便,遠勝容易卡粉...
-
將近二十年前從台北轉學到新莊,住在區公所附近的小公寓。當時巷口有一攤米苔目,從早上賣到中午,簡單一碗湯的鹹米苔目,配上油豆腐、脆腸、大腸頭、肝連等小菜,就是當年我一個國中生最喜歡的早餐。 當時其實並不覺得這間米苔目有何厲害,只是單純得覺得好吃,近又方便。在國高中這段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