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7日 星期四
吉兆割烹壽司
吉兆從十年前市民大道 F4 一路成為一星名店。食材處理頗用心,調味也很不錯,而且食材和醋飯的溫度搭配挺好,可惜握壽司捏製的手法比較普通一點,與其他菜色(部份熟食、棒壽司等)形成落差。鯖魚棒壽司、鯖魚稻草燒、鰻魚手卷、龍蝦豆腐、真鯛白子都讓人印象深刻。
2020年5月5日 星期二
Les Amis, Singapore
上回訪星,事先預訂了當時二星的 Les Amis,不料出發前新加坡米其林發布,Les Amis赫然升級,成為新三星,帶著幸運欣喜的心情前往。
布列塔尼小龍蝦,外卷節瓜薄片,上覆魚子醬,非常不錯的招牌菜色。
慢烤手採干貝,干貝大、鮮、火候精準,不過我這輩子吃了這麼多干貝,還是比較喜歡乾貨。
繩吊活締海鱸魚佐酸葡萄醬汁,外場強調魚很強,不過我覺的還好。
主菜是法國鴨胸配梨子,這鴨胸肉質有強
Side dish 做得很棒
主甜點是我最愛的蘭姆Baba,淋了陳年法式蘭姆酒,再夾一塊cream,吃在口裡遙想千里之外身在法國的光景。
製作精細的開胃小點和麵包
Kergani crab (毛蟹) au court-bouillon served in a roll of feuille de brick with cavair
布列塔尼小龍蝦,外卷節瓜薄片,上覆魚子醬,非常不錯的招牌菜色。
慢烤手採干貝,干貝大、鮮、火候精準,不過我這輩子吃了這麼多干貝,還是比較喜歡乾貨。
繩吊活締海鱸魚佐酸葡萄醬汁,外場強調魚很強,不過我覺的還好。
主菜是法國鴨胸配梨子,這鴨胸肉質有強
Side dish 做得很棒
主甜點是我最愛的蘭姆Baba,淋了陳年法式蘭姆酒,再夾一塊cream,吃在口裡遙想千里之外身在法國的光景。
態芮 Tairror
去年一訪,對態芮的午餐印象深刻,這次特別來吃晚餐配 wine pairing。
開胃小點,做得相當好,滋味渾厚正宗,放在中餐廳毫不遜色。起手式就預告了新派中菜西吃的走向。
是日選了四杯的 pairing,其實酒本身都不俗,只是搭餐的效果未達非常強的化學作用。不知道是否中菜底的口味與洋酒的搭配仍然挑戰。
「松露薏難忘 」,黑松露薏仁漿高湯,很厲害!後面是酸菜包。
麵包一樣優秀,特色是右下的豆腐乳麵包。
第二杯
「魚適同根生」,魚子醬下是龍鬚菜,外卷佛手瓜,旁邊鋪柴魚片再淋上果醋汁。今天才知道原來佛手瓜和龍鬚菜本是同根生--龍鬚菜是佛手瓜的幼藤。調味日式吃起來繽紛清爽,不過果醋汁味道頗強,魚子醬品質不錯但幾乎沒有存在感,似乎不加魚子醬也可?
「蚵仔“煎”」,解構版的蚵仔煎,半生澎湖生蠔上覆鴨蛋酥。口感豐滿但不說破其實不容易連與蚵仔煎產生聯想。
「茄麗律」,品質極佳的各色蕃茄拼盤,副旋律是一小球羅勒雪酪,局部灑上黑色粉末讓人想起小蕃茄夾蜜餞,真是神來之筆。
「玉凡不俗」 ,中間花朵狀的白蘿蔔經過排骨細燉入味,再淋上胡蘿蔔紹興高湯。單以排骨白蘿蔔來說已經接近萬華原汁排骨那種水準,可見廚房的基本要求。
招牌,要另外加點的「迷魂香芋泥鴨」,解構版的芋泥鴨,用鴨賞取其更濃郁的味道,味道是好的,不過我最愛香泥鴨的地方是夾起來整口咬下蹦出爽脆與油香。解構之後,無法還原這樣子的樂趣。雖然已經了顆粒狀的芋粿和櫻花蝦提供酥脆的口感,但終究沒有咬破酥皮的快感。
第三杯餐酒,很有趣的是居然是台灣菸酒的玉泉花酵母吟釀「山櫻花」,口感精緻果香豐富,雖然不是我最喜歡的清酒類型,但台灣有這樣子的清酒真是令人開心。
吟釀搭的是「寶鮑不說」,雞翼釀鮑魚。
「班東班西」東星班上覆冬菜去蒸,下方是清爽的芹菜醬汁,中西合璧。
主菜「技鴨群雄」,屏東鴨胸,皮下塞了豬肉和鴨腿打的絞肉,多了一點口感變化。
最後附上鴨高湯,起來非常醇厚暖心,不過如果口感可以和法式 consomme 一樣華麗,那作為今晚鹹食的收尾會更加滿足。
Pre-dessert 「柑清雲洱」,桶柑和普洱茶做成雪酪,覆上鹹蜂蜜泡沫。柑橘與普洱本來就很搭,雪酪讓人想起平常也常喝的柑普茶,雖然是小點但非常不錯。
主甜點「愛情與麵包」,以蘋果麵包為發想,中間是牛奶麵包冰淇淋,周圍是蘋果元素。雖是主甜點但我更喜歡 pre-dessert 和餐後小點。
餐後小點放在甜點車上,可以選數樣。外場推薦的鐵觀音巧克力確實美味,左後方以醬油和豆腐發想的脆皮雪糕也很特別。
與近期吃過的其他幾家台北現代料理相比,態芮確實明顯強上一截,果然是二星的餐廳。這天吃到的菜單,基本上是製作精細的創新中菜,再加上幾道玩解構的創意菜作點綴。每一道菜的概念發想有一定的趣味,執行又到位,美味感俱足,充份感受到主廚果然有紮實的中菜基礎。比較可惜的是,雖然每道菜都很有意思很有存在感,但接在一起似乎感受不到銜接的邏輯,少了點起承轉合的結構感。話說回來,這也是因為菜色夠整齊又有變化,不致令人感到單調重覆審美疲乏,才有如此的遺憾。
訂閱:
文章 (Atom)
葡萄美酒夜光杯:Riedel 和其他手工杯
各個古文明出土文物中,莫不有酒器。酒器的重要,自古皆知。除了視覺效果,酒杯的尺寸、造型、厚薄、杯緣切口、甚至杯梗高低,都會影響到品飲過程中嗅覺味覺一系列的體驗。大約二十年前從幾隻骨磁杯與機器玻璃杯開始著魔,不論喝水、喝茶、喝咖啡,及至各種酒品,用到不適合的杯子,馬上有不對勁的感覺...
-
新年第一天全家人約在陶板屋聚餐,第一次在陶板屋用餐,就讓我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 王品集團旗下的餐廳,前之我只吃過王品與西堤,都是應邀前往。對於王品集團的餐廳,我的感想是五分服務、四分價格、三分美味。食物的問題在於,他們在有限的價位下,提供許多道附餐,以顯示份量多、有氣派。結果,食...
-
我不煮 espresso,不須要細研磨,也不排斥動手,所以十年來都用手搖的「郵筒」磨豆機。郵筒一隻不過 500 塊,相當好用也相當耐用。除了有進豆葉片,更棒的是咖啡磨成粉後直接落入圓筒,無論是倒進塞風壺、手沖杯、摩卡壺、愛樂壓( Aeropress ),都非常方便,遠勝容易卡粉...
-
將近二十年前從台北轉學到新莊,住在區公所附近的小公寓。當時巷口有一攤米苔目,從早上賣到中午,簡單一碗湯的鹹米苔目,配上油豆腐、脆腸、大腸頭、肝連等小菜,就是當年我一個國中生最喜歡的早餐。 當時其實並不覺得這間米苔目有何厲害,只是單純得覺得好吃,近又方便。在國高中這段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