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喝咖啡時是窮酸高中生,一心只想便宜,首選自然是 Kalita 的手沖濾杯和手搖磨豆機。史前時代手搖磨豆機選擇不多,最多人推的就是郵筒,磨習慣了其實並不覺得不便。當時的氛圍,Rancilio Rocky 已經是家用磨豆機的頂配(後來又有 Mazzer Super Jolly 參戰),心想不能一次到位,不如就繼續手搖,久而久之,居然就習慣了不插電咖啡。
後來開始烘豆,圖便宜也從一百塊的洞洞鍋開始手搖,發現自己烘豆新鮮好喝,樂趣無窮。洞洞鍋畢竟克難,品質也難求穩定,後來跟著高手學長買了爆米花鍋,繼續手搖不插電。一烘至今,居然已經 15 年。
雖然很早知道磨豆機的重要,不過當年沒有太多高階手搖磨豆機,買了傳說中的 Zaussenhaus,在當時也算狂熱的行徑。Zaussenhaus 比一般平價手搖磨豆機好,但仍然覺得有許多可以進步的空間。那時感歎為什麼高階的刀盤、機構,只出現在電動磨豆機上,把馬達換成人手,有何不可呢?
沒隔多久,我夢想的時代悄然來到。Orphan Espresso 的 Pharos 就是一款大錐刀(68mm)、上下有滾珠軸承, 十份穩固精密的磨豆機。作為當時石破天驚之作,網路上風評說可比 Mazzer 的商用機,售價確只要 250 美元。過不多時,錐刀較小的輕量化的版本 Lido 也推出了,我非常喜歡 Orphan Espresso 充滿 geek 精神,工業風的外型。尤其是 Pharos,看起來頗有 Clearaudio 某時期高階轉盤的味道。
2011 年寫的 Zaussenhaus 是本站熱門文章之一,事實上沒隔多久,就換成了 Pharos 和 Lido,一直用到現在。作為近代高階手搖磨豆機的始祖,這兩台明顯都比 Zaussenhaus 好上許多。我的設想是用 Pharos 磨 espresso,用 Lido 磨賽風、手沖。
當年玩義式咖啡,不插電的選擇不多。除非找古董的拉霸機,或是不太耐用的新拉霸機 Presso,不然就是勉強用 Bialetti Brikka 模擬。直到 Nomad 問市,雖然塑膠感很重很醜,但評價頗佳,終於有了個比較像樣的不插電 espresso 機器。
Nomad 有壓力錶,不太費力就可以做出還不錯的 espresso,立克瑪也很漂亮。不過粉不能細磨,也不能重填壓,與真正的 espresso 沖煮還是有點不同。另外,Nomad 的水溫掉的頗快,需要預熱,這也是大多數不插電義式機共通的缺點。
不過 Nomad 的粉不能細磨也其好處。因為 Pharos 的研磨品質雖好,但完全忽略人體工學。細磨時很難施力,特別是找不到好握持方式固定機器。下豆是另一個災難,細分卡在漏斗狀的粉糟裡,必需把整台 Pharos 提起來拍打、旋轉、搖晃,使盡力氣才能讓粉盡出。最後還要用伸手指確認是否還有餘粉。每次細磨都是一次體能訓練,滿頭大汗狼狽不堪。好在不那麼細磨時, Pharos 施力容易許多,也不容易卡粉,所以搭配 Nomad 也還算堪用。
相比之下,Lido 簡直是設計完美。磨豆方式和早年的郵筒一樣,但刀盤相對大,磨起來又快又精準。豆槽大、下粉直接進入下方的粉杯,方便太多。研磨品質雖然不如 Pharos,但日常手沖、賽風,實在太好用了。Lido 頗受歡迎,後來又有許多後繼產品,改到台灣生產。不過私心覺得滿滿工業風的一代最好看,後繼版本的造型實在不知該如何欣賞。
最近兩三年,不插電義式咖啡器又有進展。最知名的就是 Flair 與 Cafelat Robot。Flair 非常超值,沖煮品質可比商業機種,Robot 價格是 Flair 的兩倍,沒那麼超值,但製做精良,設計完備,特別是溫度管理異常方便,不必預熱、不必量溫度,直接倒入滾水就好,解決了眾多不插電義式機的罩門。不過對我來說,很關鍵的還是帶有復古未來風格的 Robot 造型,比 Flair 順眼許多,就選了 Robot 來玩。
經過幾杯失敗的 espresso 之後,漸漸抓到 Robot 的使用訣竅。Robot 對研磨粗細很敏感,必須微調,也要磨得夠細,這大大考驗了 Pharos。與 Pharos 奮戰多時,終於找到最佳的研磨粗細,但這時 Pharos 的缺點全部上來了:非常難施力、非常難下粉。這時發現原來 Pharos 早有 2.0,改善調整與下粉的便利性。以其價位與表現來說,仍是最超值的磨豆機之一。不過難施力的問題恐怕沒有改變(看到官方還推出固定片就可略知一二),而且我早期美制的一代也無法透過升級套件更新到二代,這時開始觀望新的磨豆機了。
反而同廠的高階款,外型詭異的 M68 倒是頗為可喜,讓人想起 Fat Man 原子彈以那個太空時代。
KINU M68
二戰的胖子 (Fat Man) 原子彈
Malwani Livi 也不錯,濃濃的蒸氣龐克風,與荷蘭的極簡拉霸機 Strietman 簡直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Malwani Livi
Strietman CT2
HG One 雖好,但又貴又重,據說和 Pharos 的表現也僅在伯仲之間。只要耐得住 Pharos 人因的不便,似乎沒有放棄 Pharos 的必要。不過近年可能老了、累了,漸漸遠離苦行求道的精神,為了搭配 Robot 細磨的需求,總算找到購入 HG One 的藉口。
原始的 HG One 用的是 71mm 的錐刀,沒過多久改為 83mm,不過近期產地也從美國移出(先台灣後中國?)。照片中的 HG One 是很有質感,但實品其實與 hi-end 器材還是頗有落差,噴砂的表面稍有一點廉價感,也有不少刮痕與瑕疵。不過這種天天要實際手操的日用品,碰撞刮傷總是難免,也不必太過在意了。比較驚訝的是轉盤旋轉的手感沒有想像中滑順,轉盤軸承的密合精度也似不夠高,不過轉盤會經過齒輪帶動垂直方向的刀軸,那邊倒是相當精密穩固,歸零調整時可以明顯感受到刀盤的定位頗為精準。刻度調整是有段的,但段之段之間非常非常綿密,只是卡尺的開孔精準略差一點,有時要用力才能密合。整體來說,HG-1 雖不到精品的水準,但設計的完成度相當高,對得起它的價位。
這次很快就找到適合的研磨刻度,沖煮品質大幅超越 Lido,與 Pharos 口感風味亦不相同,但目前我很難說哪個比較好(單就杯中表現來說 Pharos 真的非常超值)。但 HG-1 的使用體驗真是優秀太多了,調整、進豆、施力、下粉,無不輕鬆暢快許多。磨好的粉直接落入下方杯中,完全不必煩惱如何倒出;專用粉杯的底可以拿起,所以只要把粉杯套到濾杯上,拿起杯底就完成下粉可以直接填壓。至於施力,淺焙豆細磨仍然要花點力氣,底坐可能也會晃動,但至少有個好用的把手可以讓左手牢牢握持,和 Pharos 相比有如雲泥之別。不過飛輪可能還是不夠重,慣性不高,沒有想像中的有效(或許可以自己車一個黃銅或更厚的飛輪作升級)。
購入 Cafelat Robot 之後,飲用 espresso 的機會大幅上升,與手沖、賽風各佔一半。早年以為錐刀是王道,但現在據說平刀在淺焙豆上亦有不錯的特色,創造力向來領先群雄的 Orphan Espresso 更推出了手動的鬼齒磨豆機 Apex,只是造型實在令人不敢恭惟。隨著平刀、鬼齒的熱潮,更多的鬼齒手磨或甚至平刀手磨(Versalab 的錐刀、平刀混合或許可以克服一些困難?),似乎也非夢事。
經過二十年的咖啡歷程,從台灣精品咖啡草創開拓到今天百花齊放,真是樂趣無窮。很欣喜看到 coffee unplugged 的熱潮,用人力代替馬達與幫浦,可以用更實惠的價格、更有參與感的過程,喝到很棒的咖啡。從學生時代就懷著這個夢想,想不到大環境居然慢慢的幫我實現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