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6日 星期四

不插電咖啡


一開始喝咖啡時是窮酸高中生,一心只想便宜,首選自然是 Kalita 的手沖濾杯和手搖磨豆機。史前時代手搖磨豆機選擇不多,最多人推的就是郵筒,磨習慣了其實並不覺得不便。當時的氛圍,Rancilio Rocky 已經是家用磨豆機的頂配(後來又有 Mazzer Super Jolly 參戰),心想不能一次到位,不如就繼續手搖,久而久之,居然就習慣了不插電咖啡。



後來開始烘豆,圖便宜也從一百塊的洞洞鍋開始手搖,發現自己烘豆新鮮好喝,樂趣無窮。洞洞鍋畢竟克難,品質也難求穩定,後來跟著高手學長買了爆米花鍋,繼續手搖不插電。一烘至今,居然已經 15 年。

雖然很早知道磨豆機的重要,不過當年沒有太多高階手搖磨豆機,買了傳說中的 Zaussenhaus,在當時也算狂熱的行徑。Zaussenhaus 比一般平價手搖磨豆機好,但仍然覺得有許多可以進步的空間。那時感歎為什麼高階的刀盤、機構,只出現在電動磨豆機上,把馬達換成人手,有何不可呢?

沒隔多久,我夢想的時代悄然來到。Orphan Espresso 的 Pharos 就是一款大錐刀(68mm)、上下有滾珠軸承, 十份穩固精密的磨豆機。作為當時石破天驚之作,網路上風評說可比 Mazzer 的商用機,售價確只要 250 美元。過不多時,錐刀較小的輕量化的版本 Lido 也推出了,我非常喜歡 Orphan Espresso 充滿 geek 精神,工業風的外型。尤其是 Pharos,看起來頗有 Clearaudio 某時期高階轉盤的味道。



2011 年寫的 Zaussenhaus 是本站熱門文章之一,事實上沒隔多久,就換成了 Pharos 和 Lido,一直用到現在。作為近代高階手搖磨豆機的始祖,這兩台明顯都比 Zaussenhaus 好上許多。我的設想是用 Pharos 磨 espresso,用 Lido 磨賽風、手沖。

當年玩義式咖啡,不插電的選擇不多。除非找古董的拉霸機,或是不太耐用的新拉霸機 Presso,不然就是勉強用 Bialetti Brikka 模擬。直到 Nomad 問市,雖然塑膠感很重很醜,但評價頗佳,終於有了個比較像樣的不插電 espresso 機器。



Nomad 有壓力錶,不太費力就可以做出還不錯的 espresso,立克瑪也很漂亮。不過粉不能細磨,也不能重填壓,與真正的 espresso 沖煮還是有點不同。另外,Nomad 的水溫掉的頗快,需要預熱,這也是大多數不插電義式機共通的缺點。



不過 Nomad 的粉不能細磨也其好處。因為 Pharos 的研磨品質雖好,但完全忽略人體工學。細磨時很難施力,特別是找不到好握持方式固定機器。下豆是另一個災難,細分卡在漏斗狀的粉糟裡,必需把整台 Pharos 提起來拍打、旋轉、搖晃,使盡力氣才能讓粉盡出。最後還要用伸手指確認是否還有餘粉。每次細磨都是一次體能訓練,滿頭大汗狼狽不堪。好在不那麼細磨時, Pharos 施力容易許多,也不容易卡粉,所以搭配 Nomad 也還算堪用。

相比之下,Lido 簡直是設計完美。磨豆方式和早年的郵筒一樣,但刀盤相對大,磨起來又快又精準。豆槽大、下粉直接進入下方的粉杯,方便太多。研磨品質雖然不如 Pharos,但日常手沖、賽風,實在太好用了。Lido 頗受歡迎,後來又有許多後繼產品,改到台灣生產。不過私心覺得滿滿工業風的一代最好看,後繼版本的造型實在不知該如何欣賞。



最近兩三年,不插電義式咖啡器又有進展。最知名的就是 FlairCafelat Robot。Flair 非常超值,沖煮品質可比商業機種,Robot 價格是 Flair 的兩倍,沒那麼超值,但製做精良,設計完備,特別是溫度管理異常方便,不必預熱、不必量溫度,直接倒入滾水就好,解決了眾多不插電義式機的罩門。不過對我來說,很關鍵的還是帶有復古未來風格的 Robot 造型,比 Flair 順眼許多,就選了 Robot 來玩。

經過幾杯失敗的 espresso 之後,漸漸抓到 Robot 的使用訣竅。Robot 對研磨粗細很敏感,必須微調,也要磨得夠細,這大大考驗了 Pharos。與 Pharos 奮戰多時,終於找到最佳的研磨粗細,但這時 Pharos 的缺點全部上來了:非常難施力、非常難下粉。這時發現原來 Pharos 早有 2.0,改善調整與下粉的便利性。以其價位與表現來說,仍是最超值的磨豆機之一。不過難施力的問題恐怕沒有改變(看到官方還推出固定片就可略知一二),而且我早期美制的一代也無法透過升級套件更新到二代,這時開始觀望新的磨豆機了。

近來手搖磨豆機成為顯學,可謂百花齊花,選擇眾多。除了第一個撼動 Pharos 地位的 HG-1 之外,KINU 的 M47 也是熱門選擇之一。不過我始終不太喜歡 M47 的外型。



反而同廠的高階款,外型詭異的 M68 倒是頗為可喜,讓人想起 Fat Man 原子彈以那個太空時代。

KINU M68


Fat Man - Wikipedia
二戰的胖子 (Fat Man) 原子彈


Malwani Livi 也不錯,濃濃的蒸氣龐克風,與荷蘭的極簡拉霸機 Strietman 簡直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livi - the manual coffee grinder - Malwani - Espressozubehör für ...
Malwani Livi

Strietman CT2


但從我的角度來說,手搖磨豆機的終極目標可能還是 HG-1。作為手搖愛好者,從當年剛問市,還叫做 HG One 的時代,就頗為著迷。以音響迷來說,HG-1 更承載了一些發燒梗,例如刀盤機構型似 Versalab 的傳奇銘機 M3(現已改版為 M4,Versalab 雖已淡出音響界多年,但不少音響迷記得這個超有創意的發燒工作室),還有號稱可以增加穩定度、減少 jitter 的大飛輪。造型、比例、表面處理,也很有 hi-end 器材的風味,再加上評價極佳的研磨品質,確實非常吸引我。



HG One 雖好,但又貴又重,據說和 Pharos 的表現也僅在伯仲之間。只要耐得住 Pharos 人因的不便,似乎沒有放棄 Pharos 的必要。不過近年可能老了、累了,漸漸遠離苦行求道的精神,為了搭配 Robot 細磨的需求,總算找到購入 HG One 的藉口。



原始的 HG One 用的是 71mm 的錐刀,沒過多久改為 83mm,不過近期產地也從美國移出(先台灣後中國?)。照片中的 HG One 是很有質感,但實品其實與 hi-end 器材還是頗有落差,噴砂的表面稍有一點廉價感,也有不少刮痕與瑕疵。不過這種天天要實際手操的日用品,碰撞刮傷總是難免,也不必太過在意了。比較驚訝的是轉盤旋轉的手感沒有想像中滑順,轉盤軸承的密合精度也似不夠高,不過轉盤會經過齒輪帶動垂直方向的刀軸,那邊倒是相當精密穩固,歸零調整時可以明顯感受到刀盤的定位頗為精準。刻度調整是有段的,但段之段之間非常非常綿密,只是卡尺的開孔精準略差一點,有時要用力才能密合。整體來說,HG-1 雖不到精品的水準,但設計的完成度相當高,對得起它的價位。



這次很快就找到適合的研磨刻度,沖煮品質大幅超越 Lido,與 Pharos 口感風味亦不相同,但目前我很難說哪個比較好(單就杯中表現來說 Pharos 真的非常超值)。但 HG-1 的使用體驗真是優秀太多了,調整、進豆、施力、下粉,無不輕鬆暢快許多。磨好的粉直接落入下方杯中,完全不必煩惱如何倒出;專用粉杯的底可以拿起,所以只要把粉杯套到濾杯上,拿起杯底就完成下粉可以直接填壓。至於施力,淺焙豆細磨仍然要花點力氣,底坐可能也會晃動,但至少有個好用的把手可以讓左手牢牢握持,和 Pharos 相比有如雲泥之別。不過飛輪可能還是不夠重,慣性不高,沒有想像中的有效(或許可以自己車一個黃銅或更厚的飛輪作升級)。

購入 Cafelat Robot 之後,飲用 espresso 的機會大幅上升,與手沖、賽風各佔一半。早年以為錐刀是王道,但現在據說平刀在淺焙豆上亦有不錯的特色,創造力向來領先群雄的 Orphan Espresso 更推出了手動的鬼齒磨豆機 Apex,只是造型實在令人不敢恭惟。隨著平刀、鬼齒的熱潮,更多的鬼齒手磨或甚至平刀手磨(Versalab 的錐刀、平刀混合或許可以克服一些困難?),似乎也非夢事。

Orphan Espresso Gives 'Ghost Burrs' New Life with Groundbreaking ...

經過二十年的咖啡歷程,從台灣精品咖啡草創開拓到今天百花齊放,真是樂趣無窮。很欣喜看到 coffee unplugged 的熱潮,用人力代替馬達與幫浦,可以用更實惠的價格、更有參與感的過程,喝到很棒的咖啡。從學生時代就懷著這個夢想,想不到大環境居然慢慢的幫我實現了。

沒有留言:

葡萄美酒夜光杯:Riedel 和其他手工杯

各個古文明出土文物中,莫不有酒器。酒器的重要,自古皆知。除了視覺效果,酒杯的尺寸、造型、厚薄、杯緣切口、甚至杯梗高低,都會影響到品飲過程中嗅覺味覺一系列的體驗。大約二十年前從幾隻骨磁杯與機器玻璃杯開始著魔,不論喝水、喝茶、喝咖啡,及至各種酒品,用到不適合的杯子,馬上有不對勁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