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5日 星期四

台灣素食者的障礙

衛生署於 2009 年施行素食食品標示方案,今天興起仔細查了一下,發現這個標示方案相當荒謬,動用公權力,為特定信仰服務(佛教):

1. 所謂「全素」或「純素」除了不含奶蛋等動物來源分份,也不能含有五辛(蔥、蒜、韭、蕎、興蕖),五辛全屬植物,卻因為宗教因素而被排除在全素之外。而且這裡定義的五辛,是根據佛教的定義。道教的「五辛」包含香菜,卻不在排除之列。

2. 含有五辛的素食叫做「植物五辛素」,此類名雖「植物」,卻可以含奶蛋,被認為是最寬鬆的一類。這種歧視五辛的分類邏輯,必然又是出自於宗教因素。

3. 酒精明明是來自植物性成分,但不論是全素、奶素、蛋素、奶蛋素、植物五辛素,酒精成分都不能超過 0.5%。理由又是『大部分茹素者「戒酒」,因此食物中如含有酒的成分則不宜標示為素食。』

吃素的理由很多,有健康考量、環保考量、人道考量等等,並非只有宗教因素。台灣現在完全依據佛教的邏輯來製訂素食標示分類,嚴重打壓其他素食者的權益,例如我們要吃全素、奶蛋素很簡單,但卻只有極少數餐廳供應含五辛的素食。中華國民不是宗教國家,佛教既不是中華國民的國教,信仰人數甚至還少於道教,憑什麼理由依據佛教的規矩來定義素食呢?

從健康考量、環保考量、人道考量來說,該減少使用的應該是奶蛋食品,而非五辛。五辛是可口而常見的香料,用來調理蔬菜,可以讓素食更好吃,更容易為大眾接受。結果為了服務信仰佛教的部份民眾,而以公權力制定荒謬的素食分類準則,方便了佛教徒,卻造成了向大眾推廣素食的阻力。


參考資料:http://www.fda.gov.tw/files/list/%E5%8C%85%E8%A3%9D%E9%A3%9F%E5%93%81%E5%AE%A3%E7%A8%B1%E7%82%BA%E7%B4%A0%E9%A3%9F%E6%A8%99%E7%A4%BAQ&A-20100201.doc

5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持植物五辛素者可食五辛,但是不吃奶蛋。文中說法好像弄錯定義了喔!

WF 提到...

那是衛生署的定義,他們認為「植物五辛素」裡是包含奶蛋的,所以非常詭異!

zxcmnb 提到...

話說素食這個名詞一開始就不是指只吃蔬菜. 素的定義是與葷相對, 泛指肉類和其他有刺激性的蔬菜.


所以如果按照嚴格的定義來說的話, 其實素食應該連辣椒, 胡椒之類都不能吃. 很遺憾辣椒和胡椒原生於中南美洲與印度. 在南北朝的時代中國並沒有這些香料.


佛教和尚並不吃素, 而是別人施捨他什麼他就吃什麼. 不吃為了自己而殺的肉. 在中國, 是南朝的梁武帝規定和尚必須吃素的.


至於鬼島的教育部為什麼要替一個1500年前的小國皇帝的扭曲宗教情結背書, 這的確是一個令人費解之謎.

匿名 提到...

To WF:
同意!有點詭異,容易產生混淆。我今天就不小心吃了一包含有「乳糖」的「植物五辛素」腰果。

To zxcmnb:
照您所謂的「扭曲的宗教情節」,將原本「不吃為自己而殺的肉」的和尚,改定為要吃素(不殺生)的和尚。但是若換個角度想,從南朝梁之後,遵照南朝梁武帝所「更改」的和尚的定義的和尚們,是不是又減少更多因殺生而產生肉類呢?

匿名 提到...

從上文可得知原PO跟zxcmnb根本不了解佛教,這標示法若是為了佛教而制定,根本不會有什麼植物五辛素,因為佛教是不吃五辛的,五辛就是葷菜,不吃這五種葷菜跟肉在大乘經典都有寫,根本不是梁武帝的關係,隨便網路一查就有。別人施捨他什麼他就吃什麼那是小乘佛教,但大小乘無高下,只是立足點不同,台灣屬大乘佛法地區,才會吃素。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1%B7%E8%8F%9C

葡萄美酒夜光杯:Riedel 和其他手工杯

各個古文明出土文物中,莫不有酒器。酒器的重要,自古皆知。除了視覺效果,酒杯的尺寸、造型、厚薄、杯緣切口、甚至杯梗高低,都會影響到品飲過程中嗅覺味覺一系列的體驗。大約二十年前從幾隻骨磁杯與機器玻璃杯開始著魔,不論喝水、喝茶、喝咖啡,及至各種酒品,用到不適合的杯子,馬上有不對勁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