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7日 星期二

北京老磁器口豆汁


在北京的最後一天,早上向旅館退房,坐上計程車來到雍和宮。造訪北京數次,已經遊遍諸多名勝古蹟,有些地方甚至去了兩三次。本來考慮最後一天是否要再訪頤和園或圓明園,後來還是決定到雍和宮一帶見識新的古蹟。雍和宮週邊有兩個景點緊臨,分別是國子監/孔廟和地壇公園。地壇是古代帝王祭地的所在,名氣固不如天壇響亮,也遠不及旁邊的雍和宮熱門,但卻是很可愛的地方。地壇公園的門票只要兩元人民幣,觀光客極少,說是觀光景點,其實更像當地居民聊天運動的樂園。正因為地壇公園沒有景點名勝的派頭,更顯得自然可親。尤其綠地花木整理得乾淨優雅,自成一格,在灰暗破敗的北京市裡直如世外桃源。

赴機場前,我決定抽出一點時間,從地壇趕到天壇,吃最後一樣小吃:豆汁。北京的豆汁如雷貫耳,據說味道有如餿水,非當地人不能接受。梁實秋是北京人,在《雅舍談吃》中如是說:「就是在北平,喝豆汁兒也是以北平城裡的人為限,城外鄉間沒有人喝豆汁兒。」「我不知道為什麼北平人養成這種特殊的口味。南方人到北平,不可能喝豆汁兒的,就是河北各縣也沒有人能容忍這個異味而不齜牙咧嘴。」「豆汁兒之妙,一在酸,酸中帶餿腐的怪味。二在燙,只能吸溜吸溜地喝,不能大口猛灌。三在鹹菜的辣,辣得舌尖發麻。越辣越喝,越喝越燙,最後是滿頭大汗。」彷彿是納豆、藍紋乳酪一類好惡兩極的食物,梁實秋寫得生動,讓人益發好奇,更想試試了。

據說許多現代的北京市人,也無法接受豆汁的氣味,當地販賣豆汁的店家比想像中更為稀少。在北京市遊盪幾日,只在鼓樓邊見到一小間豆汁店。「老磁器口豆汁店」是知名的豆汁店,開設了幾家分店,都集中在北京城南端天壇一帶,我去的這家就在天壇北門正對面。

打開店內,裡面的情境讓我吃驚。衛生尚可,但格局擺設及至其他用餐訪客,都非常「在地化」,恍若時光倒退二十年,與門外進步繁榮的北京市容有如兩個世界。牆上寫著菜點項目,各種菜色小點都在一元上下,也與北京一貫的高消費迥然不同。放妥行李,快速點了豆汁、焦圈、燒餅、鹹菜等幾樣,付款取餐,加起來尚不滿五元人民幣。

豆汁

焦圈、鹹菜、燒餅

端著盛好的豆汁走回坐位的過程中,我一直試著用嗅覺感受豆汁傳說中的怪味,但只聞到淡淡的酸味,頗像酸菜榨菜一類,倒不特別難聞。用湯匙啜了一口,湯汁濃稠,有個難以形容的味道,卻並不讓人反感。或許讓我聯想到加了醋的鹹豆漿,但也不全然能如此類比。

然後我把鹹菜加進豆汁,再把焦圈撥成幾段,一齊泡著豆汁就這麼唏哩呼嚕的喝起來,而且居然欲罷不能,三兩下就喝完了。我只能說,這實在是人間美味,比台灣街坊的鹹豆漿更勝一籌。豆汁口感濃稠,味道卻清淡,那酸味更是迷人,配著切成細絲的鹹菜真是說不出來的合拍。不過這裡的鹹菜只鹹不辣,豆汁也不夠燙,如果像梁實秋所說的又辣又燙,勢必更好吃,光憑想像就足以令人心醉神馳。焦圈也是首次吃到,同樣讓人一吃就上癮。焦圈有點像油條,可是口感遠為紮實,浸在豆汁裡仍然酥脆可口,不像油條一泡就爛。此時寫文憶及當時情景,想像口中滋味,不禁饞涎欲滴。真希望台北也有家豆汁店讓人解饞,如能當早餐,天天喝上一碗,那就更棒了。

圓型的燒餅口感也非常紮實,和台北的「馬叔餅舖」是同類產品,但香氣與口感更勝馬叔餅舖。不過這總算是在台北還能買到的東西,不像豆汁、鹹菜、焦圈在台灣根本看都沒看過,讓人念念不忘。心想梁實秋等老一輩人,從小吃慣豆汁,後來卻再也不能回到北京,再也吃不到道地的味道,多麼悲傷難耐。從美食的角度,彷彿得以約略體會第一代外省人思鄉情切的哀愁。這趟北京之旅,吃了麻辣燙、滷煮火燒、爆肚、奶酪、新疆烤串等一系列當地小吃,最讓我難忘的,無疑是離別前的這碗豆汁。

6 則留言:

馬丁諾 提到...

豆汁兒也是令我懷念的北京小食,一股詭異的酸餿味兒,配上焦圈兒和淋上辣油的鹹菜,是奇異的味覺組合。真沒想到小弟和您的口味這麼近!
我的豆汁兒經驗:http://blog.udn.com/martintyhsu/1512645

WF 提到...

看了您的食記,真是相當開心,原來我們都去了「老磁器口豆汁店」,而且還是同一家分店,也都從燒餅想到台北的馬叔餅舖,真的好巧!這麼有緣,下次改天一起去吃飯如何?

「護國寺小吃」有點像北京小吃總匯,品相種類極多,固然方便,但不知道做得如何?看您的文章,似乎比較喜歡老磁器口的豆汁。

但我覺得老磁口的豆汁味道仍然淡了點,不夠酸,不夠餿,也不夠燙。味道再重一點似乎更好。

我發現您照片裡的鹹菜有加辣油,原來該店有提供辣油啊。我當時以為該店的鹹菜就是不辣,深覺遺憾,原來是我自己疏忽了。看到您的照片,又更想念豆汁了,好希望台北也有豆汁店~

又,你在北京有試過滷煮火燒嗎?這也是我很愛的北京小吃,尤其最愛火燒(泡膜)泡著湯吃的口感。台灣要吃到泡膜還真難,好吃的少,又往往貴得莫名奇妙,可嘆。

Unknown 提到...

借用貴寶地請教格主,台北市監理站對面的「小龍飲食店」,不知是否美味,值得跑一趟去吃嗎?

WF 提到...

呵呵,那就在我家附近啊。挺不錯的,但也不必特別跑來吃,路過附近吃吃即可。

推薦牛肉乾拌麵、豆乾、鴨頭、怪味雞。對了,那要不要順便來我家評品小弟的音響啊?

馬丁諾 提到...

滷煮火燒沒試過,因為不巧小弟最怕豬下水!
不知WF兄是否試過勺勺客的泡饃? 雖說或許為了烹調的目的,用的不是吉家槓子頭那種硬火燒,但仍有其風味,或許改天一道去嚐嚐!

WF 提到...

北京的滷煮味道真的很重,遠超台灣的豬內臟。不知道是北京的豬比較羶,還是他們的清潔處理不及台灣乾淨。我雖然愛吃豬內臟,不過對於滷煮裡的豬肺還是感到不太適口。

勺勺客小弟曾經吃過,正是為了想念泡饃而去的!吉家槓子頭也不錯,夠硬夠香,但我是直接乾吃,不知泡在什麼湯裡才對味呢?(清真牛肉麵館的牛肉湯嗎?)

我目前在台灣吃過最好的西北麵食,是在喜來登「請樓客」吃的,尤其是 Biang-Biang 麵,真的夠勁,但也是貴得離譜。

看來我們喜好頗近,如馬丁諾兄有計劃去吃勺勺客或什麼的,小弟非常樂意與您交流。(小弟的信箱是 audiocynical@gmail.com )

葡萄美酒夜光杯:Riedel 和其他手工杯

各個古文明出土文物中,莫不有酒器。酒器的重要,自古皆知。除了視覺效果,酒杯的尺寸、造型、厚薄、杯緣切口、甚至杯梗高低,都會影響到品飲過程中嗅覺味覺一系列的體驗。大約二十年前從幾隻骨磁杯與機器玻璃杯開始著魔,不論喝水、喝茶、喝咖啡,及至各種酒品,用到不適合的杯子,馬上有不對勁的感覺...